投資的「選股」和「擇時」,哪一個比較需要「專業」?答案:以上皆非

綠角,譯自英文Greenhorn,意為新手。作者期許自己以新手的謙虛態度,不斷在投資世界追求新知。個人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自2006年成立以來,已經累積超過1800篇文章。是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分享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ETF與美國券商投資經驗的網站。希望藉由文字與更多朋友分享,以投資人觀點出發,沒有利益衝突的看法與知識。
著作:《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
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
股市投資
來源:rednuht@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原文請點此:http://goo.gl/q0I98o

這篇文章,我們來好好的討論一下,什麼是投資專業。

投資,我想不論門派,大家都有共識,目的就是要賺錢。既然以獲利為目標,那當然是賺愈多愈厲害。

由此可以推論,投資專業,就是要讓人賺很多。

怎樣可以賺很多呢?

兩條途徑。

一是買到表現比大盤好很多的證券。譬如某年台股整個市場上漲10%,那某專業人士投資的股票是漲100%。專業!

二是躲過下跌,掌握上漲。在2008年初就預期今年股市會跌得亂七八糟,早就已經出場等著。然後在2009三月初,市場反彈開始前,就已經回到股市內。大賺特賺。專業!

第一個方法叫選股,第二個方法叫擇時。

會選股,會擇時這就是很多人對投資專業的定義。

但大有問題。

有什麼問題呢? 首先我們看選擇表現比大盤好的證券。

假如有某位投資人因為有投資某支表現比較好的股票而賺得比市場多,那麼他的對面,就一定有一位投資人因為沒有買到這支股票,賺得比市場少很多。

假如整體市場報酬是10%,有人勝過市場5%,拿到15%的報酬,對面有一定有人要落後市場5%。

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假如有人因成績勝過市場而可以稱得上專業,必然有人因為成績落後市場,而無法稱得上專業。

全體投資人所能拿到的最高報酬就是市場報酬。不會更多,也不會更少。

假如某年台股整體報酬率是10%。我們把全部台股投資人全都集合起來,強迫他們接受200小時的專業投資訓練,讓他們更知道如何從基本面、技術面,或任何你想得到的面向來選股,他們整體的報酬一樣會是10%。

股市絕不是整體參與者愈去努力研究,整體報酬就會愈高。絕非如此。

想想看,這有道理嗎?

我們看其它專業的情形。

假如某個國家到現在都還沒有抗生素。我們把抗生素引進這個國家,同時教育他們的醫療人員知道如何利用這個工具對抗感染症。因此,這個國家原先死亡率60%的某感染症,死亡率降成1%。

這才是一般我們認為專業應有的表現。全體從業人員努力研究訓練,或是引進新技術,或是自行發展,整體的表現就會更好。這是一般專業的情形。

但股市、債市這些金融市場不是。

它不會因為有愈多人去研究它,它就變成聚寶盆,淘金河,可以從裡面撈出數不盡的財富。

股市,債市是一個每年成果固定的封閉系統。某某年報酬X%,那麼全體參與這個市場的投資人所拿到的最高報酬就是X%。(扣除掉投資成本後,只會更低)

假如把選股成績勝過市場定義為專業的話,那麼這種專業必需建立於他人的失敗之上。這種專業絕不是人人增進自身技巧就可以達到的境地。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

而且,短時間內的投資成績往往有很高的運氣成份。一年之內成績勝過市場,然後就說他有專業,那跟說一個連續丟出五次銅板正面的人有「丟銅板專業」一樣,都是講好玩的。

將投資專業寄託於選股,那是一種難以持續達成的目標。今年你贏過別人了,難保明年他人不會勝過你。績效來來去去,真的勝過市場的人,又有幾人?

再來看擇時,那就是更虛假的幻夢了。

【看更多】

歷史上真正的投資大師,對「擇時」進出股市有什麼看法?
看看投資教父柏格、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投資金律作者威廉•伯恩斯坦說的話,再對照電視上口沫橫飛的「趨勢專家」,請問你覺得應該相信誰。

既不是「選股」,也不是「擇時」,那到底什麼是「投資專業」?
不論是理專、或理財顧問,若他們願意說服你把「這件事」做好,那就是專業。

本文獲綠角授權轉載,全文請看:什麼是投資專業?(Investment Professionalism)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