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低加碼,小心被匯損吃掉》棘手人民幣 定存族1.7兆後市操作

人民幣長期趨貶,甚至有外資喊出6.9元兌1美元,想賺人民幣利差仍有風險,專家建議空手者宜觀望。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提醒,倘若買進人民幣存款的目的,是為了利息,現在人民幣一年期定存利率約二%上下,表面上雖高於新台幣定存約一.三五%,但以投資的角度而言,中國經濟基本面問題更多,銀行體系壞帳也高於台灣,未來人民幣、新台幣雖同時趨貶,投資前者匯損卻可能更大,吃掉微薄的利差,建議手上有部位的人要加以調節。

貨幣型基金:
報酬率近定存,最好減持

至於人民幣貨幣型基金,雖然操作邏輯與人民幣存款相去不遠,但相較於人民幣存款,更不獲得專家青睞。

一來是因為,國內的人民幣貨幣型基金,配置於人民幣存款的比重,合計都在八成到九成,另放置少許比重公司債,也因為如此,人民幣貨幣型基金的整體報酬率,和人民幣定存在伯仲之間,卻讓投資人承受比定存高的風險。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國內人民幣貨幣型基金的平均報酬率為負○.二二%,跌幅雖少於人民幣定存,但扣掉保管費、手續費等費用,其實兩者虧損幅度差不多。

「(人民幣貨幣型基金)報酬率太低了。」王進彰說,既然新台幣、人民幣兌美元的跌幅都差不多,確實沒有非持有人民幣貨幣型基金不可,因為你承受的匯損風險,不亞於新台幣。

倘若有意在人民幣和美元之間進行匯兌操作,就得減碼人民幣存款和貨幣型基金了。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建議,若真要持有這些商品,務必做好避險的規畫,適度增持美元資產。

對於持有人民幣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專家異口同聲建議,最好適當調節,因為中國再度降息的可能性不低,屆時債券的配息水準勢必再下挫。

不但配息可能下調,債信風險也升高。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指出,人民幣債券信用評等一向偏低,企業財報透明度和嚴謹度也始終為人詬病,如今人民幣大貶,是否導致某些企業因獲利遭大幅侵蝕,營運受創,演變成下一顆未爆彈,確實加深投資人對人民幣債券型基金的疑慮。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