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捷運宅房價通常在捷運近完工時達到高點,通車「利多出盡」後,則必須靠基本面或可供建商推案的「夢想面」支撐。(攝影:張家毓/商業周刊)
圖片放大
以往木柵線、淡水線及板南線剛通車時,捷運站周遭的房價都隨著捷運通車而水漲船高,然而捷運土城線今年二月延伸至頂埔,到七月時每坪房價卻已平均下跌2.1萬元;今年年底要通車的機場捷運線,新莊、蘆竹、大園還有中壢等沿線房價,不但沒有隨著機場捷運即將開通而熱烘烘,房價反而下跌1~3%不等,難道捷運所帶來的交通便利性已經不吸引購屋族的眼光嗎?
「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人人懂,以往木柵、淡水及板南線通車時,對台北、新北及桃園地區而言,捷運是交通上的「稀有財」,況且因為當時捷運線路的密度還不高,民眾若要享受捷運的舒適便利,就必須很靠近這些捷運沿線的車站,捷運周遭的房子就有了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房價上揚的機率就高。
隨著大台北地區捷運一條條開通與延長,擁有捷運網這件事變的越來越「普及」,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當然是提高便利性的好事,但也因為靠近捷運變的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多的房子都可以被稱做「捷運宅」,當初的稀有性開始被稀釋,單靠捷運自然也就無法再推升房價。而這樣的狀況會隨著捷運網越來越密集而更趨明顯,每多一條捷運通車,就不知道又增加多少棟的「捷運宅」,當供給持續增加,自然就會對價格造成壓力。
對於購屋自住者而言,這反而是個利多的消息,因為有越來越多位置不同,但都靠近捷運的房子可供選擇,只要隨便靠近一個車站,就能輕易的利用整個捷運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所以此時購屋者該想的,或許不是「捷運帶給房屋未來的增值性」,而應該聚焦在「買哪邊比較可以節省自己的通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