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通過後產品出籠,從理賠分三大險種》該買嗎?怎麼挑?一次看懂長照險

長照險未必是規畫首選,卻可能是未來生活的一道保障,但它的理賠資格認定,也最容易釀成糾紛和爭議;專家告訴你如何盤點組合,才不會花錢買錯保障。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也因為如此,業者和長照險的被保人,對「長期看護狀態」的認知,較容易出現歧見,引發理賠糾紛的案例,時有所聞,比類長照、殘扶多了不少。

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指出,日本政府為了因應長照保險鑑定機制(編按:判定當事人需要被介護的等級,包括是否住院、出院後能否自理生活等),設有介護支援專業人員,但台灣並沒有這種官方認可的機制或專業機構,是相關糾紛不斷的癥結點之一。

三種產品訴求不同,至於哪一種最適合自己?仍視本身需求、保障缺口及經濟能力而異。

建議組合:
主買殘扶險,有預算再搭配

業者普遍建議,一般民眾可以從理賠標準最明確的殘扶險開始,若預算允許,再斟酌是否搭配長照險或類長照險。

中國人壽副總經理蘇錦隆則認為,若家族有特定疾病遺傳病史的民眾,較適合投保特定疾病的類長照商品。

不過,理解長照險一系列商品後,如果你認為,長照險適合被列為退休規畫的首選保單,恐怕也有待保留。

壽險公會統計,國人平均一人有四張保單,以壽險、健康險、傷害險為大宗,顯見國內個別保戶對自己的保單規畫已相當完整,保戶應審慎盤點自己既有的保單,若發現有額外需求,且預算充足的話,再考慮是否買長照險。

友邦人壽商品暨業務發展部資深協理陳碧玉提供反向思考的觀點:一般人淪落到需要被長期照護的階段前,泰半是經歷重大疾病,若在罹病階段已投保重大疾病險,得到充分照護,痊癒機率也隨之提高。

反之,若重病當下,僅投保長照險,不符合理賠條件,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照護,導致陷入需要長期照護的階段,反而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投保前,還是要釐清優先順序是什麼,而不是看到《長照法》過了,很多人熱烈討論著長照險,就衝去買了,」陳碧玉如此強調。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