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通過後產品出籠,從理賠分三大險種》該買嗎?怎麼挑?一次看懂長照險

長照險未必是規畫首選,卻可能是未來生活的一道保障,但它的理賠資格認定,也最容易釀成糾紛和爭議;專家告訴你如何盤點組合,才不會花錢買錯保障。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法案通過後產品出籠,從理賠分三大險種》該買嗎?怎麼挑?一次看懂長照險

六月四日,行政院通過《長期照護保險法》草案,但因為政府面臨財源不足、工商團體反彈等情況,各界普遍認為,政府的長照險僅是杯水車薪,這也連帶炒熱壽險業者的長照險議題。

在高齡化社會趨勢下,保險產品的熱度有增無減,但長照險的理念,與最普遍的終身壽險,不盡相同。前者標榜「自己付的錢自己用」,在世期間,只要符合資格,即可獲得理賠;後者則是「自己付的錢,受益人用」,被保人往生後,保險金才落入受益人的口袋中。

也因為如此,近年來在政府、媒體推廣下,不只是屆齡退休的中年人,甚至連正值青壯年的年輕世代,也因為對政府社會福利措施毫無信心,以及「越年輕投保,保費越便宜」的誘因,考慮是否購買長照險。

看準長照險的需求將有增無減,目前國內壽險業者也為了因應不同需求,推出不同商品,除了長照險外 ,還有類長照險(特定傷病險)、殘扶險(殘廢照護險)。儘管都是基於「長期照護」的精神所設計,但給付標準認定卻大相逕庭。

理賠差異:
「長期看護狀態」認知不同

長照險的理賠認定,主要是依據生理功能和認知功能的「狀態」,需符合巴氏量表六項中的三項以上;類長照則以「傷病」來判斷,如阿茲海默症、頭部重創等傷病;殘扶險則是以符合「殘廢等級與給付比例表」中所列的殘廢等級,做為給付依據(見左表)。

三者最大的差異是:長照險的被保人,後續請領給付時,必須檢視是否符合醫學上的「長期看護狀態」,業者普遍會要求被保人必須到指定的大醫院檢查是否符合該狀態;類長照、殘扶險則只需要拿到醫生開立的診斷證明書,即可獲得理賠。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