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最近的台股,除了起死回生的華亞科,最夯的就屬股王大立光,但大立光驚人的股價卻掩蓋不了其媽寶個性。
因為今年股東會上,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說,因為土地取得不足,無法擴產。大立光沒土地建廠,不是一天兩天,早在4年前就爆出新聞,但為什麼到今天還不能解決,問題不在政府,而在企業本身,因為台灣企業主基本上也還是一群媽寶。
根據新聞報導,林恩平表示,土地取得並不是真的不好找,而是「我們最愛台中」。
這句話有兩個涵義。
首先,不是沒土地,只是我想要的不只是土地,還要在我家旁邊的土地,最好又能很便宜。
第二,大立光不能離開台中,因為大立光離開台中就不能活了。林恩平的理由是:公司好不容易培養了一批人才,這些人有很多從北部、南部來的,大部分以中彰投較多,由於大部分的員工都在台中附近買房子,且孩子也在附近就學,若因為新廠房要他們搬離,這樣有點殘忍。
如果連大立光都會這樣想,其他企業更不用說。
對照一下之前新聞,請問,當台灣一堆企業主責罵年輕人不願離鄉背景去異地工作,不願意接受低薪、只貪圖離家近的工作職缺,本質上有何不同?
如果離開台灣就不能運作,那些到中國設廠、到越南設廠的台資企業和台幹,他們的生活就不殘忍嗎?
事實上,台灣真的不缺工業區,根據工業局統計,許多廠商都希望取得桃園中壢、龜山和台中園區之特定位置用地,但這些地方屬老舊工業區,土地早已開發完畢,反倒是彰濱線西、台南科技和花蓮和平仍有逾60-70公頃土地供開發,但有興趣的業者卻不多。
業者不願意去的理由其實簡單,基本設施不足,沒有產業聚落等等,但這是企業家該有的精神嗎?企業家或者資方可以享受比勞方更大的利潤,代價是他必須不斷面臨Win or nothing(贏或通輸)的挑戰,但在台灣,政府和資方卻一直合作幹著讓企業「茆贏不茆輸」的事情。
有趣的是,同樣情況,當在中國時,台灣企業心態又變了,因為近幾年中國經濟實施「騰籠換鳥」,尤其是沿海地區,只要不是未來政策扶植產業,就會被趕走,取消你的稅負優惠措施、徵收你的土地,逼得許多台商不斷往內遷。簡單說,中國政府就是覺得你沒價值,只適合去開發不足的地方,繼續發揮創業精神,自己蓋路、弄水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