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馬總統騙了?物價低,講白了就是國家的百姓窮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第三:強勢歐元只會降低成本、不能刺激需求。坊間有一說法:強勢貨幣能降低進口成本,比如機車族加汽油會變便宜。但對進口商來說,成本並非唯一考量,重點是可否高價賣出,但當終端市場需求不振,高成本的產品等於是庫存,也會扼殺消費,甚至產生消費者觀望降價的預期心理產生。

因此,歐洲央行寧可打壓歐元,也要讓通膨拉高,畢竟治理通縮比管理通膨要困難上許多。了解完歐洲央行的擔憂,再看看台灣,只能說台灣情況更讓人發寒。

就數據論數據,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台灣的通膨可以說是低得危險,因為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連續9個月不及1%。沒錯,有人會咒罵筆者不知民間疾苦,最近蔬菜水果大漲讓台灣通膨有部分上升壓力,蔬菜水果和肉類的供給失衡,的確是讓民眾生活支出多了許多負擔,但重點不在東西變貴,而是景氣沒有好轉,薪水沒有增加。

低物價真的是一種國恥,為什麼這麼說?國際經濟學大師Balassa Samuelson曾經提過一個議題:「為什麼低所得國家的物價水準普遍比高所得國家的物價水準還低呢?」

這位學者把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貿易財,也就是在國際間流通的難度較小的財貨、服務,比如晶圓、電腦、原物料這類的;另一種則是非貿易財,指比較無法在國際間流通的服務與財貨,比如說你家巷子口的小吃店、美容院。「貿易財」因為可以在國際間流通,而價差不大的狀況下,決定各國物價水準的就是「非貿易財」,所以非貿易財的價格就會與本國人民的所得掛勾。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