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子房,CCIM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現任紅色子房投資團隊執行董事、國立大學兼任講師與商周專欄作家。長期擔任地產投資法人招商引資顧問,創設私募平台鼓勵優質地產經營團隊發展,並開設子房學院支持有溫度的「美好生活投資學」,結合大數據分析的「幸福角落置產術」。筆名「紅色」代表創新積極,「子房」則以西漢著名軍師張良自許,成為讀者買房自住投資「吾之子房也」。
來源:pang yu liu@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紅色子房語錄:打嘴炮很簡單,重點是解決方案在哪裡?
剛錄完影,走在台北市鬧區,回想剛剛節目裡眾名嘴們對於打房評論的砲聲隆隆。仔細思考,就算把台北市房價從每坪100萬打到只剩每坪50萬,還是有多少年輕人買得起?有許多年輕人的年薪還不到50萬!
自從合宜住宅出現弊案,如今政府與學者專家又一面倒向「社會住宅」。但我深深覺得,不管是可買賣的「合宜住宅」,或是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都得要做到「足夠量」才有效。否則,每次大張旗鼓的政策最後都變成樂透式的少數抽籤得標,只差沒有找賭聖周星馳當代言人。
也許,從新加坡過去為人稱道的組屋開發政策,目前超過82%新加坡公民住在政府組屋社區,可以看出政府若想要讓年輕人「安居樂業」應該走的方向。
新加坡住宅房產有兩種,一種是政府組屋,一種是私人住宅。政府組屋是擁有99年地上權的公營住宅,每個申請到的家庭一生可以買賣兩次。私人住宅則是讓中產階級有向上奮鬥的動力,擁有豪宅榮耀與私人投資的管道。基本上我認為,新加坡「組屋」提供年輕人工作安居的基礎,依照申請人條件租或買都可以。「私人住宅」市場提供中產階級與外國移民投資擁有奮鬥標的,即使偶有過熱,彼此也不衝突。
像政府這樣打擊台北市「帝寶」房價,每坪從298萬降到每坪270萬就覺得打房奏效,對年輕人有交待,坦白說是官員把兩種不同族群需求過度簡化的「零和遊戲」思維。
本文獲「幣圖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