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到底應該存多少錢,才會變有錢?答案:收入的10%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ardine/
Blog部落格:https://stocksardine.com/

著作:《明牌藏在財報裡》、《不看盤投資術》、《ETF大贏家》

我們通常花很多時間來討論理財的做法,大多是著眼在手中現有的資金該如何有效分配,但卻忽略了每月固定收入也屬於一種資源,當然也應該要合理的分配運用。計畫性儲蓄是一種絕佳的理財方式,可以考驗投資人否有紀律的執行計畫,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創造資金的做法,想要投資就必須要有資金,而資金最穩定的來源便是每月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透過每月的收入來累積資金,是多數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收入來源不同,儲蓄比例也不同

一個人的收入,一般來說,會有像薪水這樣的「固定收入」,以及像年終、績效獎金這類「分紅收入」。注意!這兩種都算收入,所以當然都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錢存起來。只是,這兩種收入的比例不同。

我的建議是,固定收入,至少要將其10%存入指定戶頭中,執行一陣子後依據個人的開支狀態來調整比例。但只能調高,不能調低。依據台灣家庭儲蓄比例數據得知,每個家庭平均可以儲蓄的資金比例約在所得的18~27%之間,雖然這數據每年都會變動,但可以推估,提撥收入10%做儲蓄,應該不是很難達成的目標。

「分紅收入」,則建議要拿出其中50%作為儲蓄。為什麼要採用這麼高的比例呢?兩個原因:

1、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固定收入容易被控管,分紅收入則容易被拿去當作「自我獎勵」而花掉了,甚至光個精光,特別是領到分紅的時間點多是落在歲末的時節,面對諸多的促銷活動,一不小心就會把持不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