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無罪,錯的是在台灣炒房賺錢「幾乎免繳稅」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有媒體試算,在新制的房屋稅施行之後,如果持有四戶市價1,500萬的房子,雖然總資產達6,000萬,但房屋稅卻是以「公告現值」43萬為計算標準,所以,屋主每年只要繳3萬960元的房屋稅。稅率是1.2%-3.6%沒錯,但若以市價來算其實只有0.05%。

想想看,維持一個政府保護你安全擁有這些房子的成本,真的只要3萬元嗎?我們持有房地產,需要維持治安、打擊犯罪的警力;在發生火災、水災或地震之後,需要能降低損失的消防救難;還需要提昇房地產價值的便捷交通以及各項公共建設。台灣房地產的自有率高達八成,可是在這麼自由的市場中,投資人享受了持有房屋的好處,卻沒有付出相符的代價。

過低的持有成本,導致了現在有太多人持有了自己養不起的房子。想想看,一間2,000萬的房子,若以市價課房屋稅,用1.2%稅率來算,每年就要繳24萬的稅,這樣一來,一定會有許多人負擔不起擁有這棟房子的「成本」。

所以如果將房屋稅的計算改為市價而非評定現值,會發生什麼事呢?首先,很多家庭把大部分收入都拿來買房,可能會因為繳不起房屋稅而被迫賣掉房子。其次,許多房東每年收到的租金可能拿去繳稅就沒剩多少了,於是轉嫁給房客之後租金大漲。

可是,用「市價」來計算房屋稅,會很過分嗎?看看每年價值不斷下滑的汽車,以1,600cc的自用轎車來算,一年牌照稅都要7,120元了,顯然現在房地產的持有成本的確過低,只是沒人喜歡多繳稅,於是台灣不但把房地產當成炒作的商品來看待,而且還是一種持有成本極低、有所得也幾乎不用繳稅的完美標的,任何人只要一有錢,就是想買房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