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歲開始學投資 到底是對是錯?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學理財的過程中,一定會碰觸到的一個觀念就是複利。簡單來說,你投資的時間越長,資產能成長的倍數就越可觀,通常談到這個的時候,理財書籍就會拿出一張表,告訴你如果你投資10,000元,以3%的年報酬來計算,10年後你會有13,439元,20年後你會有18,061元,30年後你會有24,273元,用這樣的數據提醒你,同樣是投資一樣的本金,你提早10年開始,到你退休的時候,你擁有的資產將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如果有一個年輕人,聽到這種說法,就開始努力的存了所謂的第一桶金:100萬元。然後假設他30歲到60歲的平均報酬是3%,到60歲的時候,他會擁有243萬元。這就是長期投資、複利的效果。我不想用什麼6%、10%那種不見得會在未來出現的預期報酬率來誤導大家,重點其實不在那裡—畢竟沒有人能預測正確的數值是多少。

但是,如果有一個年輕人,他很晚才投資,前面的十幾年,他沒有先去存那一桶金,而是拿來投資自己的專業能力,想辦法讓自己的收入努力往上攀升,除了緊急準備金,全部的錢都拿來買書、進修、擴展視野,他沒有聽理財書籍所說的,越早投資越好,用複利的力量來讓自己的資產隨時間長大,而是先讓自己的收入增加。

到了50歲的時候,他才開始投資,這時候因為收入比年輕的時候好很多,他一次就能拿出200萬元,以3%的報酬投資10年,到60歲的時候,猜猜他有多少資產?269萬元。

有沒有發現?整整晚了20年!只要你收入成長得夠多,能累積到兩倍的投資本金,在相同的報酬率之下,你只投資10年,還是能夠擁有比投資30年更多的資產。為什麼會這樣?難道複利的效果沒有傳說中那麼好?不,複利真的很強大,但是在算式中並不只有一個變數,你可以透過拉長投資時間,但也可以增加投資金額,而怎麼做效果比較好?我們再來算一下,這次來看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定期定額投資。

有一個25歲的年輕人,月收入35,000,月支出25,000,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10,000,投資40年到65歲退休,以年報酬3%來計算,退休時的資產926萬。另一個年輕人,前面10年都把賺到的錢拿來投資自己,到35歲的時候他已經有了60,000的月收入,月支出40,000,每個月定期定額投資20,000,投資30年到65歲退休,以年報酬3%來計算,退休時他擁有的資產為1,165萬。你會選擇當哪一個年輕人呢?


在你的收入還有成長空間的時候,你應該想辦法讓自己的收入盡可能的提昇到頂端,你在本業的專業能力對將來資產規模的影響程度會遠大於投資時間的長短。太早想要透過錢滾錢來讓資產增值,但是小錢也只能生出更小的錢,並沒有什麼意義。而且,低薪的人通常薪資很難往上調整,但是一旦成為高收入的一群,通常具有足夠的專業能力,這時候收入的增加速度和頻率也往往高於低薪的人。

在你年輕的時候,你可以學習理財,包括記帳、儲蓄、保險,但是重點請擺在讓自己的收入增加,而不是在金融市場上盲目投機,不斷把金錢和機會成本損失掉。到了中年階段,你開始有了一些社會歷練,就算沒投資也看過一兩次的空頭與多頭行情,你的心態比年輕的時候更成熟、穩定,你想投資也比年輕的時候更有本錢,你過去的10年其實並沒有白費,甚至各方面還更有本錢了。

心態上的差異,也的確是另一個數據上面無法透漏的重點。我收到不少的來信,越年輕的讀者,寫來的信件就越偏向投機,他們通常比較沒錢,所以投資方法上面就只好更為積極一點,希望可以靠著手頭上僅有的幾千塊、幾萬塊翻個幾倍、幾百倍然後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不必工作。

相反地,年紀比較大的讀者,所問的問題跟年輕人有相當大的差異,他們通常對金融商品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對投資策略有做過很紮實的功課,能運用來投資的本金規模也比較大,而他們的投資目標也比較合理,並且願意長期投資,逐步讓自己的資產增長,而不是只求短期快速致富。

所以,年輕的時候,學理財就好,管理好自己的財務情況,然後想辦法建立自己的專業能力,盡可能拉高自己的收入。之後,你再開始投資,真的不嫌晚。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