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只靠「定存」理財?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來源:Images_of_Money@CC BY-SA 2.0
圖片放大

Q:你好,我之前買過股票,也買過基金,自己還做了很多研究,不過覺得是自己幸運,沒有賠錢,還有點小賺。但是這樣的投資方法對我來說太累了,卻又總是擔心如果沒有投資,將來是不是錢真的會不夠用。請問,我可以只靠定存嗎?

A:當然可以!以前沒有股票基金的年代,老祖先們不也只是靠儲蓄而已嗎?雖然當時的人沒有像現在活那麼久,現代人老到沒錢可用的機會更大,但那時候的儲蓄其實也沒有利息,現在甚至還有存款保險,就算銀行倒了,只要不超過限額,都不必擔心。

定存當然也不是沒有風險,撇除報酬率可能比其他的投資工具低,最大的風險是「負利率」的情況,也就是定存利率只有1%,但是物價年增率卻是2%,那麼即使定存的本金不需要承擔波動的風險,可是資產的購買力其實已經下降了,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此,一年期定存利率為1.345%,但是物價年增率卻是1.93%。

所以,對定存族來說,負利率所導致的購買力下降,就是最大的風險。但這樣的風險相較於投資股票或基金來說,可能光是交易成本就不只了,所以了解有這樣的風險即可,不需要過度擔心。

如果真的擔心通膨的問題,美國有發行「抗通膨債券」,每年可以拿到的收益會加上物價的年增率,可惜台灣政府沒有發行這種債券,只能考慮美國的。

其實,只靠定存理財的大有人在,像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是只有定存而已。對於資產不多的人來說,如果希望自己的資產有比較理想的報酬,那麼可能還是要承擔一些風險,去做預期報酬率比較高的投資(例如股票)。但收入高的人,未必要冒險投資,如果月入20萬,月支出為5萬元,那麼一個月可以存下15萬,累積資產的速度已經比月薪5萬的人不吃不喝,薪水全都拿去投資年報酬100%的股票還要好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