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來源:Materials Aart@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錢能不能買到快樂?如果你認為不能,或許你只是花錯了地方。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心理學教授伊麗莎白和哈佛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邁克爾,兩人運用一系列行為學方法,研究怎麼花錢最有價值,最近更合作寫了一本名為《Happy Money》的書,探討怎樣花錢比較聰明。
我們時常面臨兩種互相矛盾的說法,人們常說賺越多錢越好,但是卻又說錢不能買到快樂。不過,行為科學的研究卻發現,錢能不能買到快樂,其實要看你是怎麼花,而且「怎麼花錢」和「花多少錢」的重要程度相當。
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越多錢,我們就會越快樂呀!但其實正確的說法是:有比較多錢,通常不會讓我們比較「不快樂」。或另一個說法也是對的:有更多的錢並不保證會比較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家人和同事,他們可能比我們都還要有錢,但是這些人卻並不見得比我們快樂。
所以作者們建議,不要只想著要擁有更多的錢,應該把重點放在怎樣從我們已經擁有的錢來換取更多的快樂。而作者們最明確的建議,就是應該把錢花在換取各種「體驗」,製造難以忘懷的回憶。
花錢買物不如買體驗
像是一次有趣的全家旅行,一桌與三五好友分享的特別饗宴,甚至是跟情人去看一場電影。這些事件會在時間之流中留下印記,昇華成為我們人生中的獨特故事。那些能和其他重要的人串聯在一起的回憶,能讓平凡的消費也會變得非常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