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來源:Christopher S. Penn@flickr, CC BY-NC-ND 2.0
圖片放大
Q:我的高中同學最近開始賣保險,問了我的收入之後,就開了一個規劃給我,說至少要用一成的年收入,才能買到足夠的保障,請問這樣對嗎?
A:這種說法,就是俗稱的「雙十原則」,也就是以十分之一的年收入來當成買保險的預算,壽險保障的額度則為十倍年收入。舉例來說,一個百萬年薪的上班族,每年就應該花十萬元買保險,壽險的保額則應該為一千萬。
這個原則聽起來很簡單,尤其對理財顧問或是保險業務來說相當實用,一個很簡單的公式就能說服保戶拿出一大筆錢來買保險,所以也就成了「常態」了。
但是,正確的作法並不應該如此。試想,年薪30萬的人,怎麼可能和年薪300萬的人一樣,都拿出一成的收入來當保險預算?對低收入者來說,這樣的預算可能太少,對高收入者來說,這樣的預算可能又太高!況且,為什麼每個人都保障需求剛好都是十倍的年收入?
正確的作法,應該先從每個人自己的保障需求出發。首先,瞭解自己到底需要多少保障?包括意外險、壽險、癌症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我需要這種保險嗎?如果需要的話,應該買多少保額?
以壽險為例,簡單來說,就是死亡即理賠的保險,無論是意外或是疾病。很有錢的人可能較無壽險的需求,他的資產足夠在身故後照顧家人。如果台灣首富按照雙十原則買壽險,可能一年的保費都足以買下一家小型保險公司了。
至於需要壽險的人,保障該怎麼計算?
例如:目前整個家庭的房貸負債有3百萬,年度總支出為60萬,預計兒女的教育費用需要2百萬,而存款為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