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最愛買的債券基金,該賣了嗎?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所以在資產配置的角色中,債券基金是相當關鍵的成份,除了可以降低總資產的波動程度,還能帶來報酬;如果缺少了債券,這個資產配置就沒有分散風險的功能,當然不應該賣掉。你需要衡量的是,如果債券真的漲多了,是不是已經偏離原來設定的比例?那麼你應該進行「再平衡」的調整。

例如你原本根據自己的風險屬性,規劃自己持有七成的股票,三成的債券,但是因為債券漲得比較多,現在變成持有六成的股票,四成的債券,那麼你應該要將比例調回原來的七比三,這時候就應該賣掉一些債券基金,買進一些股票基金。這種再平衡機制,也會幫助你在不必預測行情的情況下,就能夠「買低、賣高」。

回頭檢視購買債券基金的初衷

如果你之前買進債券基金,是為了要避險,因為股票型基金的波動通常都很大,從金融海嘯到歐債危機,各種風險事件不斷爆發,好像應該持有比較保守穩定的債券基金,才能睡得著。

那麼,現在你要不要把債券基金賣掉,就取決於你認為這些風險事件還有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如果目前的情況已經不需要避險了,當然就沒有理由持有避險性的資產,包括債券、黃金或是一些避險性貨幣,其實都可以做這樣的思考,來決定是否要出場。只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風險發生之前就預先規劃避險動作,則在風險還沒發生之前,其實都是要付出相當成本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