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家公園上廁所還要付錢,合理嗎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哪一天風景區的步道也都要收費,這的確是「使用者付費」呀!但是合理嗎?相信大多數人會認為不合理,因為那是風景區的「必需」設施,要收費就應該包含在門票裡面,沒有人進了風景區不會用到(除非用飛的?),既然所有的人都會是使用者,為什麼要獨立出來收費呢?獨立出來收費,不就逼遊客去走草坪嗎?那麼,再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風景區說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要收費,合理嗎?

有許多人認為,因為大量的外國遊客來台觀光,各風景區的遊客爆增,不得不「以量制價」,再加上目前大多數風景區的清潔、維護都是以政府預算來進行,而外國遊客並沒有在稅收上有所貢獻,所以應該建立使用者付費的制度。

如果是為了要公平,很簡單,針對本國遊客和外國遊客採取不同的門票價格就好了,怎麼會是要所有的遊客都被收費,那麼本國的遊客不就既繳了稅金,又要繳風景區的清潔費,被收取了兩次的費用嗎?

廁所收費雖然看起來是「使用者付費」,但是卻無法達成「以價制量」的效果,難道會因為上廁所要收費,就不去上廁所嗎?還是因為「不方便」而逼得更多遊客隨便找地方「方便」?結果造成更多的清潔成本。

觀光局如果認為遊客已經太多,造成旅遊體驗不佳,當然可以提高門票收費,確保所有旅客獲得理想的觀光品質。

但是如果已經收了門票,卻還要額外收取廁所的清潔費,實在不人性,不但無法解決人潮過多的問題,反而可能造成風景區四處都充斥尿騷味,旅遊品質更低落,結果乖乖付費的使用者,其實是幫那些隨地方便的遊客付清潔費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