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每個人都要做!跟著健保改革檢視保單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例如,如果是腹部開刀,過去會使用比較貴但是傷口比較小的腹腔鏡手術,但是因為給付相同,現在可能會回過頭來用傳統的開腹手術,不但傷口大,風險也高。而更大的問題是,如果治療太複雜,則醫院勢必「賠錢」,可能就會傾向於互推或不處置。除此以外,也規範了每一種情況下的住院天數,像是剖腹產,就從原來的7天降為5天。

所以將來的醫療,自費項目將會變多,而住院天數將會變少,這都是很明確會發生的趨勢,如果要獲得比較好的醫療品質,或是要病得有尊嚴,商業醫療險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過去的醫療險規劃,都是以住院日額為主,像是目前所有的終身醫療險都還是以住院日額作為依據。可是在住院天數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原本很多可以住院的手術,都變成了不讓你住院的「門診手術」,這時候規劃保險的方式就會完全不同了。

從醫療險到重大疾病險都要重新檢視

從目前的健保改革方向來看,「實支實付」的定期醫療險,將會比「日額」的醫療險還要好用。所以規劃的時候就應該盡量避免「終身醫療險」,以及「日額」的定期醫療險。如果需要「日額理賠」,例如想用醫療險的理賠來彌補無法工作所造成的薪資損失,其實只要確認所買的實支實付醫療險,能不能轉為日額理賠即可。而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所買的醫療險是不是一定要住院才能理賠?或是有明確在條文中寫出不住院的門診手術也可以理賠?

此外,關於癌症險的規劃方式也會不同。大多數的癌症險,理賠的範圍是初次罹癌的理賠,以及住院、手術、化療等,但是有理賠標靶藥物的卻不多。現在,有越來越多昂貴到一般人負擔不起的標靶藥物不斷問世,健保卻尚未納入給付範圍,要治療可能會傾家蕩產,不治療又只能等死,整個家庭陷入「要錢還是要人」的兩難抉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