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小明、小王兩個人準備一個十年投資計畫,預計每年年初投資10萬元,在這10年間的報酬率也相同:其中7年是正報酬10%,另外3年是負報酬,分別為-10%、-10%及-20%。為什麼小明10年後累積資產是150萬3,000元,而小王10年後累積資產僅為89萬3,100元呢?
2.兩人最大的差別就是:報酬順序。小明前面3年都是負報酬,後面7年才出現正報酬;小王前面7年都是正報酬,後面3年才出現負報酬,兩人投資的結果居然差這麼多?要怎麼避免報酬順序風險呢?
所謂生命週期投資法是指,當你在開始規畫投資時,應該以一生的財富來分配你的投資比例。因為如果以終身的財富來看,前期在年輕時可支配的財富太少,投入市場的比重過低,但等到年老時已經累積了人生多數的財富,這時候投入市場的比重又過高,等於投資風險幾乎都集中在人生的最後階段。
適當運用槓桿
降低單一年度報酬影響
為了分散時間風險,所以在前期使用適當的槓桿增加投資比重,然後在過程中慢慢降低槓桿,最終還清負債。如此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投資曝險就不會相差太多,可降低單一年度股市漲跌對你累積資產造成的影響。
以前面例子來說,小王定期定額投資因為碰到先漲後跌的不利環境,導致最後累積資產僅為89萬3,100元。但如果換成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概念,因為他未來10年的投入資金總共100萬元,所以改為第1年就借100萬元來投資,然後每年年初還10萬元,最後分10年還清(以每年計算期末淨值時會扣除該年度的貸款利息金額、利率假設2%計)。
如此一來,會產生什麼結果?依表1所示,最後小王所累積的資產是117萬9,800元,比起原本定期定額的方式多了28萬6,700元,增加約32%的回報。這是因為小明改為借貸投資,讓他全部100萬元資金完整參與了這10年的市場報酬,不再將投資曝險集中在後期階段,降低了市場波動造成的影響,也不會因為一開始本金小而減少前期牛市的報酬。在國外已有很多研究及論文指出,如果採取生命週期投資法,相較傳統方式,確實可以降低報酬順序風險,提高投資效益。
其實買房也是類似的概念。如果要用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來買房的話,那多數人幾乎都買不起房子。所以一般人都是先貸款買下房子,然後再花數十年的時間還房貸,慢慢降低負債,最終還清貸款。這也是運用生命週期投資法,來降低市場時機與價格波動的風險。
當然,投資涉及槓桿就需要更高的門檻,尤其在股市更是如此,包括如何管理風險、選擇適合工具,及擁有更強大的心理素質與風險承受度等,未來有機會再介紹。前面專欄曾提到的「動態資產配置」與「槓鈴策略」,也是最有效的管理策略之一。
雖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股市的漲跌,但只要參考上述原則進行投資,未來還是能夠更穩健地累積資產,提早做好退休規畫。
小檔案_99啪
學歷:輔仁大學法律系
經歷:銀行法務、公務人員、行政院諮議
現職:專職投資人、財經作家、講師
著作:《沒有18%,我靠股票打造自己的鐵飯碗》、《動能致富》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