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費超出能力、老是被家人借錢,該怎麼跟親友「好好談錢」?教你4句話,設下金錢界線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摘要

1.面對家庭對金錢的要求,我們都應設下健康的財務界線。

2.試著對親友說:「我不借錢」、「每月支援固定金額」、「已無多餘資金」等具體說法,讓我們在支持家庭的同時,保護自己的財務安全。

如果你的情形確實是如此的話,那麼,可以在預算中規劃出能夠負擔的額度,並讓父母知道。你對父母誠實且坦白表示,這就是你最多能夠提供的援助,畢竟你自己也有需要(包含存款、投資、不容妥協等種種)。

如果父母不能接受,請再次重複說明你的界線:「這就是我能提供的金額,沒有辦法更多了。」不需要說明你的預算規劃和細節,給對方討價還價或甜言蜜語的空間。你不需要回答「為什麼?」、「你錢都花哪裡去了?」或任何類似的問題,因為這跟他們無關。你已經為支援他們做了預算,請對方要麼接受、不要就拉倒。

「我已經沒有錢可以送你。」

有的時候,家人跟你要的並不是每個月寄錢回家,但你知道接下來他們會定期請你「借」他們一筆錢。在這種狀況下,你也可以在界線內設定年度贈款的預算。

對,贈款,不是借款。你得將這筆錢當作開銷來規劃預算,因為你必須假設這筆錢不會再回來。這是你給家人的禮物。

你不必提前讓家人知道這份禮物的大小,這是你在心裡為自己設下的門檻。如果你阿姨來開口跟你借500美金,你也答應了,很快消息就會傳出去,堂表兄弟姊妹姑姪等都會聞風而來。最後,在你的贈款達到年度預算上限時,你就能坦蕩地開口明說「我的財務狀況已不容許我再給錢」。

他們一定會反駁、抗議,說什麼「不,不,這不是給我錢,只是跟你借錢,我會還你的!我只需要撐到⋯⋯」等等,但請你這時候務必要堅定立場,提醒他們:你不借錢,你只願意給錢,而現在,你已經沒有錢可以給了。

當然,能準備多少錢送給家人,這個界線只有你自己知道—有可能是100也可能是1,000美元以上。要記得,你不必告訴他們這個數字是多少,只要講明已經口袋空空、沒辦法再給就足夠了。

「等我覺得財務更穩定之後,我們可以再重新評估。」

有的時候,你也能採取拖延戰術。我能理解,你是真心想要幫助家人,但你不想要在還沒奠定基礎的早期,就開始妥協你的財務計畫。

沒問題的。從設定目標的角度來說,決定一個開始回饋家庭的里程碑,是很好的動力來源,也能有效地幫你把家人們的要求暫時往後推。

在跟家人分享你的立場時,你得找到說太多與說太少之間的甜蜜點:注意不要給出明確的金額,讓自己有彈性進退的空間(例如「等我的學生貸款沒那麼可怕的時候」,意思可以是學貸完全付清,或者你已經付完一大部分),不要讓對方有機會削弱你的邏輯或對你設下的里程碑討價還價。

在你延後應對的同時,也不提供未來的保證。你並沒有向對方承諾未來會給錢,只同意未來會再評估一次—就算你達到了里程碑,也還保有改變心意的轉圜餘地,也許這個時候的你有其他考量,覺得給錢並不明智。

延伸閱讀
有房貸、要養小孩,想陪小孩又無法暫離工作...富媽媽:別買太多「不需要、但捨不得的東西」
「我未婚,養了爸爸一輩子,我很後悔...」52歲的她用一生經歷告訴你,金錢的界線有多重要
42歲家庭主婦偷房契,幫弟弟還700萬債務...家人的勒索,讓她的人生宛如恐怖故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