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供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教學服務,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300萬次。
摘要
在疫情之前,航空股成本高風險也高的產業。但疫情後,成本與風險依舊,但EPS卻比以前翻倍,甚至今年還有扛過疫情的航空新兵——星宇航空與台灣虎航進入市場,疫情看似航空股危機,但沒被殺死的它們經歷了什麼?
年底原本就是旅遊旺季,航空股正夯。原本想衝一波日本看棒球應援,光是華航飛東京機票飆到3萬多元。根據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指出,2023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已幾乎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並預計在2024年將增長3.8%。
回想疫情時空無一人的機場,航空股是苦盡甘來,這中間又有什麼改變呢?
其實航空業是人力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成本高、風險高,利潤的空間就少。2019年時有人算過,以長榮航原始股東投入682億元計算,每年平均獲利新台幣5億元,投資報酬率僅0.178%。2017年復興航空解散下市,另外2間也沒賺比較多。
疫情前1年,2家航空股分別虧損0.1元與0.96元。疫情後華航(2610)2021年EPS創歷史新高1.67元,長榮航(2618)則是在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4.01元。今(編按:2024)年華航與長榮航前3季EPS分別為1.71元與3.98元,全年獲利創新高,就只差那麼一小腳指頭。
圖1:長榮航EPS表現
圖2:華航EPS表現
原本「貨運」並不是2大航空的重點項目,反而常被形容為拖油瓶。但疫情開始的2020年,客運市場急劇下跌,華航的客運收入就比前1年減少78.68%,隔年再減83.26%。
當時航空公司不得已要抓住貨運的浮木,而貨櫃航運也面臨塞港、運費上漲與疫情導致港口作業延遲的情況,使空運成為比以往更熱門的選項。小至汽車零組件、半導體晶片,大至實體汽車、晶圓精密機台都送。再加上跨國網購風氣,順勢推動貨運業務的需求得以提高。
如果你還有印象,當時載著疫苗抵達台灣的,就是中華航空,要能運送疫苗,還必須有設備與認證,華航本身就是台灣第1家取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醫藥品冷鏈運輸(CEIV)認證的公司,後續也繼續發揮優勢,將疫苗轉運到東南亞及大洋洲等多個國家。
2020年到2022年之間,貨運需求上升,客運落底反彈。而2022年後,貨運需求減緩,又由復甦的客運補上。如今貨客運營收占比已回到疫情前比率,但整體已超過2019年。
圖3:航運客貨產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