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何時該調整退休金的投資規畫?股票、債券資產分配建議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我在《ETF存股》這本書裡有一個QR Code,內容是附贈17篇隱藏文章,總字數超過5萬字,內容包含退休規畫、投資觀念、資產配置、與房產規畫,讓您成功累積退休金,也能安穩用這筆退休金過退休生活。

其中有一篇「退休金的投資規畫與資產分配建議」就超過1萬字,主要是在試算,如何讓4%法則的退休金使用計畫的成功率更高,以下是該文章部分內容,想進一步了解的,請在文末點即連結索取隱藏文章連結。

當你的資產配置與再平衡方式成功幫助你達到你需要的退休金時,你能不能沿用同樣的資產配置方法,在退休後繼續提供你所需要的生活費呢?

我在書裡習慣用股票與債券配置的方式來追求資產增長,慣用的配置比率是80:20或是70:30,在正式退休之前,我會建議在退休前幾年開始進行資產比率轉換。過去投資書籍裡的建議是依據年齡來調整股票與債券的比率,譬如用100減去你的年齡,在30歲的時候,股票比率就占7成,60歲的時候,股票比率就占4成。

退休前5年調整為保守的資產配置

但我認為,只要你所投資的是幾年內用不到的閒錢,是專門針對退休金所做的投資,不管你當時幾歲,你應該可以用比較積極的資產配置比率來追求資產增長,所以我會一直使用80:20的比率來投資股票與債券,直到退休前5年,因為我無法承受在退休前發生資產減損一半的情況發生,所以我需要開始調整為較保守的資產配置方式。

所謂保守的資產配置方式,就是降低波動度較高的資產,將資金轉移到波動度較低,可以提供比較高的配息/利息的資產上。譬如,我可能會每1年~2年就減少股票比率10%,將資金轉移到債券,直到我確定要退休時,會將股票與債券的持股比率調整到50:50的配置,而且也會將海外券商的部分美股持股移轉回台灣的複委託,並調整台灣持股的性質比率,譬如會提高高股息ETF的資金比率到一半,另一半繼續投資在指數型ETF。

這麼做有幾個目的,一是希望減少海外券商的資產比率,以免人突然離世後,這些資產拿不回來;二是希望提高資產能產生利息與配息的比率,降低需要賣股票換現金的機會;三是逐步降低資產波動度,在接近退休時間前,不要因為股市大幅漲跌而嚴重影響原訂的退休計畫。

如果最後這5年都沒有碰到股市大跌,也能順利的將資產配置做好轉移,不需要實現大幅虧損,這會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同時也需要有心理準備,若剛好退休前1年~2年碰上股市回檔30%~50%的股災,資產減少很多,就必須要有延後幾年退休的準備。

這時候我會趁股市大跌時調整回原本的資產配置比率,將債券比率降低(賣出債券),並恢復股票比率至70%~80%(在股市大跌時買回股票),待股市回漲後再重新調整股債比率至退休後需要的配置狀態,這過程可能需要3年~5年。

如果是退休後才碰到股市大跌,這時你無法採用上述的方式,差別在於前者還有工作收入來支付生活費,退休後就失去了這一筆現金來源,退休金產生的被動收入可能是你唯一的收入來源,若如前例直接調整比率,會直接影響到你每年的生活費。

而且退休後還有好幾十年的生活,不可能期待永遠都不會碰到股市大崩盤,所以你必須要先準備好一套方法,在未來的退休日子裡,不管股市是漲是跌,在什麼時候碰到股市崩盤,你都可以用同一套方法應付退休後生活費的需求。

建議你在退休後的資產配置,千萬不要因為想避免資產的波動,而大比率的持有債券或是高股息ETF,因為你在退休後花費所領到的債券利息與高股息ETF的現金配息時,你的投資本金價值會隨著通貨膨脹下降,現在帳上的2,000萬元本金與100萬元的配息,其價值與20年後的2,000萬元本金與100萬元的配息完全不同。

即使你很幸運的可以每年都領到100萬元配息,本金也都沒有虧損的維持在2,000萬元,但你在20年後的消費力就只剩現在的一半了,所以你需要的是本金與配息都能每年隨著平均通貨膨脹成長,理想是抓3%,也就是20年後的本金應該要變成3,612萬元,年領股利/利息應該要有180萬元。

要達到這樣的成長,光靠保障本金的債券與成長動能很低的高股息ETF是辦不到的,所以你退休後的資產配置裡一定還是要維持一部分比率的資產是較有成長動能的投資指數型ETF,透過指數型ETF的股價成長來帶動你的資產成長來趕上通貨膨脹率,這也是為什麼我退休後的資產配置會是一半股票一半債券,而股票裡的高股息ETF比率也不會超過一半。

所以,你也應該有心理預期,來自利息與配息的被動收入每年都不一樣,退休本金因為股市漲跌也會每年都不一樣,你不該期待每年都只靠股票配息與債券利息就能生活,偶爾也會有需要賣股票換現金的必要,這時你就應該要認識4%提領率的概念。

所需退休金的算法很簡單,就是用你預估退休後每年需要的生活費除以4%(等同於乘以25倍),以每年需要100萬元生活費為例,4%法則所計算出來的退休本金為2,500萬元。

當然,4%法則是一個較簡化也偏理想的狀態,前面2篇文章裡都有提到,在近10幾年的低利率年代,4%法則的失敗率愈來愈高,提領率已建議降低到3.5%甚至3%會更安全,但這0.5%與1%的提領率差別,可是退休金要從2,500萬元增加到2,857萬元與3,333萬元的距離,這可是資產還需要增加14.3%與33%的幅度,勢必是須要增加/延後2年~5年的退休時間。

現在,我會用4%法則來模擬計算,若我需要每年提領100萬元的現金當生活費,累積到2,500萬元的退休金投資股市,是否就真的可以安心的退休呢?我在書中也曾提到,不只工作時需要準備生活備用金,在退休後更需要有一筆生活備用金,而且金額需要比工作時還要多很多,我會將我這個想法,實際套用在以下3種不同模擬計算方式裡,讓各位看看有沒有額外準備生活準備金的差別,隱藏文章連結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退休金的投資規劃與資產分配建議

延伸閱讀
最佳資產配置比例是80/20還是50/50?從一個室內設計師的小故事看結果...
資產配置決定你的投資報酬率!透過機器人理財+再平衡調整,獲利提升4.3%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