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近幾年元大高股息(0056)的股價波動較為劇烈,因為有些成分股的股價走勢如坐雲霄飛車。前年因景氣循環股大漲,去年卻也因此大跌,今年居然成了飆股,則是拜AI概念股大漲所賜。以前買ETF,不會去注意成分股,但未來要一一檢視了嗎?
ETF已成投資顯學,每一家投信公司迫於競爭,必須要不斷推出各式ETF,一來坐收龐大管理費,二來企圖在市場上分一杯羹。
ETF的設計初衷是要「複製大盤」,但既然有這麼成功的元大台灣50(0050),後繼者如果不能打敗它,怎會有投資人願意來買?所以新的「市值型」ETF必須以「打敗0050」「打敗大盤」做訴求,才能吸引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主題型」ETF上市了。
某一產業如果未來前景看好,當然有機會打敗大盤,但它們只做到「個股」的風險分散,卻沒辦法做到「產業」的風險分散,因此去年大跌,今年則大漲。這時候就要考驗投資人對產業景氣的研判,如果不是該產業的從業人員,恐怕很難做到,這就不能像0050那樣「無腦」投資了。
最近0050也加入了幾檔AI概念股,投資人又開始擔心它們是在相對高點進場,萬一股價下跌,會不會也對0050有不利的影響?
0050每半年會檢視一次持股,必須確定都是前50大市值的股票,所以每次都會剔除幾檔,也新增幾檔,完全是「被動」的作法。這些新加入的AI概念股的市值顯然進了前50大,當然就必須要納入。
如果你因為擔心這件事而不買0050,然後去買其他個股,難道所承受的風險就會比0050小嗎?
我不會在乎它的成分股有哪些,就算某檔股票的價格大跌,也因為它占0050的持股比率不高,影響也絕對不會比該股票本身的波動來的大。唯一的例外是台積電(2330),因為它占0050的持股比率實在太高了,不過這就是台股加權指數的計算方法,造成這種結果,也只能接受它。
我買0050,絕不是因為認為它可以幫我賺最多的錢,而是因為自認沒有選股能力,所以「只能」買0050。你認為自己有選股能力,就可以好好研究ETF的成分股是否值得投資,但果真如此,你乾脆去買個股就好了。不過,請你誠實回答:「你真的具備選股能力嗎?」
新的ETF一定要拿它的成分股來做歷史數據的回測,確定投資績效要打敗同一期間的0050,才有可能吸引投資人來買。不過,過去贏0050,就代表未來也會贏嗎?顯然是不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