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內向會吃虧、沒辦法成功?《安靜,就是力量》帶給內向人的3個職場建議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給內向者的3個職場建議

1.內向者如何在小組活動時擔任領導人

關鍵在於:可以內向但不要害羞。

書中Susan提到,現在的學校和各類課程,大多採用小組模式。例如30人的課堂拆成4個小組上課,7個到8個組員聚在一桌,這是大部分內向者的惡夢,也曾經是我的。以下提供一個我自己的實際操作,如何克服內向少話的弱點,轉而成為領導的角色。

今年4月,公司安排給即將進行招聘的主管,一個全天的課程:「招募與面試訓練」。想當然也是一個分組上課的情境,每桌7個人。桌上放了一疊紙和白板筆,講師也預告了會採取分組發表的方式進行整天的討論。我知道自己沒辦法侃侃而談,也不會帶氣氛活絡場面,所以我選擇做了一件事。

開始進行分組討論時,我主動拿了紙和筆,告訴大家今天我負責「記錄」,所有人可以盡情發言。接著,大家很有默契地輪流發表心得,每個人講完的時候,我會跟著「複述一遍」,然後才記錄到紙上。這麼做有個好處,可以從容地聆聽,再把消化後的資訊彙整於紙上。

其次,課堂中我也勤做筆記,以便在每個小組討論的彙整階段,補充一些大家漏掉的資訊和細節。由於我掌握了最後彙整的動作,所以看似有主導權的感覺,但說實話我只是在幫大家整理心得。甚至有好幾個主題比較難表達,大家反而會推派我代表小組發言。

傍晚課堂結束後,主管們各自收拾散場時,講師特別走過來對我說:「謝謝你很專心上課跟做筆記,而且還幫忙帶動討論」。上課上到被老師感謝還真的是頭一遭,但也驗證了這個做法的可行性很高。

回到前面說過的,可以內向但不要害羞。Susan是這麼定義兩者的差異:內向者也未必是害羞的人。害羞的定義是害怕羞辱,害怕社會一般人對自己不認同。然而內向只是喜歡「刺激程度不要太強」的環境而已。害羞必定很痛苦,內向則不會。

總結我的建議是:「你不需要表現地很外向很會講,但要懂得主動創造機會,讓你有空間先聆聽,消化後再慢慢講」。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