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了,惦惦自己的荷包,不論是年終獎金或是壓歲錢入帳,是幫你養胖了荷包,還是假期過了、荷包也「消風」不少?
過年拿紅包,可以說是孩子最期待、也是最開心的一件事,小花平台小編有2個朋友的孩子,年紀相仿、都是小學生,每年領到過年紅包的「結果」可說是天差地別,一個會存錢、一個愛花錢。會存錢的孩子幾乎把全部的壓歲錢放進銀行定存,另一個愛花錢的孩子每每將領到的壓歲錢拿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零食等。
其實你知道嗎?千萬別小看壓歲錢,懂得如何善用金錢,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財商,等到孩子成年後,就能存到自己的第1桶金、甚至是第2桶金。
不要只是把錢存到「豬公」裡
經常聽到「孩子的教育不能等!」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可能還是有點茫然。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強調,財商教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養成、愈早愈好,千萬不要因為大人的輕忽與不在意而抹煞了孩子的學習動機,「這是很可惜的,及早讓孩子養成良好儲蓄習慣,成為金錢的主人!」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進一步說明,傳統印象「把錢存到豬公裡」的儲蓄習慣其實是不夠的,因為豬公裡只會存放零錢,紙鈔沒處放,是不是很容易就花掉,甚至弄不見了?因此建議父母為孩子在銀行或是郵局開立個人戶頭,讓他們學習管理自己的戶頭,像是突然有壓歲錢等大筆金額入帳時,就可以存到戶頭裡,以此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另一方面,依此儲蓄規則和進度,如果存入的金額「只進不出」,那麼戶頭裡的存款數字肯定會愈來愈高,此時不妨提早為孩子規畫教育基金,像是定期定額按月扣繳投資基金,就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投資時間夠久,即便是小錢也會產生很大的財富累積效果,這就是複利,令人讚嘆的財富累積威力,達到「利滾利、錢滾錢」的效果。
懂得「存錢」,同時也要學會聰明「花錢」
雖說存錢很重要,但是懂得「聰明花錢」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只是一味地壓抑購物欲望,可能反而適得其反,最後買得更多、也花得更多。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指出,「想花錢」和「會花錢」是兩碼事,這又要回到最根本的「需要」和「想要」為思考出發點:你真的「需要」,還是只是「想要」?
以上述小花平台小編2個朋友的孩子為例,會存錢的那個孩子平時物欲不高,並懂得把錢花在「關鍵時刻」,在每次與家人出國旅遊時,都會買給自己一個特別的或是愛不釋手的紀念品,為這趟旅程留下美好的回憶;相對來說,另一個愛花錢的孩子,平時就習慣花錢買東西,經常自己買了什麼東西也都沒有太多的印象,更不用說讓錢花得其所。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教育孩子理財,不僅要懂得存錢,也要學會聰明花錢,以下提出2個做法作為參考:
1.由日常生活做起,將孩子的錢挪出一部分讓他們自行運用,從每一次的錯誤消費過程中,學習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此外,如果想要擁有更多、更好的物品,是需要學習忍耐存錢的。
2.讓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同時交給他們2張便利貼,一張便利貼寫上收入、另一張便利貼寫上支出細項,到了月底再一起檢視剩下多少餘額,並將其存起來。在此做法中,父母也可以同步與孩子討論買東西,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的相關課題。
財商教育》13歲之前教導孩子學會儲蓄未來
有關財商教育,根據一項國外研究顯示,孩子在13歲之前是最佳的「形塑期」,也就是13歲之前是孩子的理財教育黃金時期,一旦過了13歲,孩子本身的個性和性格已然成形,如果是比較負面思考的孩子,可能很難再糾正過來,「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個時間點!」
國內理財書暢銷作家夏韻芬素有「理財生活教母」之稱,她曾經歸納了一套幼兒財商發展歷程表,從3歲~12歲每個階段都有適合培養的理財概念:
3歲:教導孩子分辨「硬幣」和「紙鈔」之間的差別。
4歲:讓孩子練習如何使用金錢購買簡單的物品。
5歲:讓孩子了解金錢是透過勞動得到的報酬,從而清楚硬幣的價值。
6歲:培養孩子擁有「自己的金錢」的意識,並學習如何「數硬幣」。
7歲:教導孩子學會如何看標價,從而累積個人購買的經驗和能力。
8歲:教導孩子正確金錢觀,並鼓勵他們多做一些額外的事情以賺取更多的零用錢。
9歲:協助孩子制定簡單的開銷計畫表,以建立個人金錢概念。
10歲:協助孩子建立節約零用錢的概念,並將省下來的錢用來購買較昂貴的物品。
11歲:教導孩子學習尋找價廉物美的物品,甚至懂得打折和減價的概念。
12歲:協助孩子制定並執行為期2週以上的開銷計畫,甚至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一般術語。
本文獲「小花平台」授權轉載,原文:《專題報導》存壓歲錢→第1、第2桶金…這樣做你也可以是百萬富翁!
延伸閱讀
台灣7年級生有50%仍未婚!規畫好這些保障,才能盡情享受樂活單身生活
月光族想存錢有多難?其實很簡單,「5帳戶儲蓄法」吃喝玩樂全都包,還能穩定存下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