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謀生,一旦離職將頓失經濟來源…想抵禦失業風險,趁早增加收入管道吧!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多數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謀生,一旦離職將頓失經濟來源…想抵禦失業風險,趁早增加收入管道吧!

月初,我有一件例行任務,盯催數百名斜槓進階班學生的進度。那天不到1小時之內,跳出4個人都報告了同一個消息:「我離職了。」

3個主動離職,1個被資遣。還好,學生們因為學了斜槓,或是做了斜槓,沒有驚慌失措,反而胸有成竹、老神在在,令人心安不少。第一次上課時,我就告訴這些學生,未來課程環繞著一個核心概念──「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這句話是我聽到就業服務站一位講師說的。我深表贊同,因為多數人工作無非是為了賺錢謀生,一旦失業,害怕的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收入。因此重要的不是工作,而是收入;要做的事不是找工作,而是找收入。

台灣人太早退休

如果大家知道一個統計數字,就不會對找工作如此執著不悔。台灣人平均在幾歲退休?許多人會說:「65歲!」

根據統計歷年來退休年齡增長幅度大都落在0.2至0.3歲,2016年官方統計是58.6歲,然而隔年2017年跳升到61.3歲,為什麼突然出現2.7歲這麼大的升幅?原因政府修改退休年齡的定義,從「離開組織的年齡」改成「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而2017年可以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恰好是61歲。

一般上班族都明白,「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不等同於退休,政府為什麼要改呢?因為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人太早退休,不符合時代潮流,韓國大約73歲,日本則在70歲。超過65歲以上繼續工作,韓國有44%,日本超過1/3。這其中透露了什麼訊息?台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

有一次我去聽一場官方舉辦的銀髮族就業論壇,一名科長上台報告自己單位做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端都很有誠意繼續雇用中年人,但是員工端顯然想早點退休,以致台灣的退休年齡比其他國家來得早。一聽,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他是主管單位,哪家企業會告訴他實話,是他們逼員工提早退休?

「問題」屬於未來,可以改變

事實如此,我們就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假設自己60歲左右被逼退休,由於目前台灣不工作的餘命是22年(日本13年),如果存款不足,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怎麼找工作?」45歲被迫離職的中年人,多半充分感受到工作難找,而且一路往下,更遑論60歲!後面10年至20年的生涯,很難想像有哪個老闆會給我們工作,因此自己找收入是一條必走的路。

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事,不要為它們傷腦筋或不快樂,因為它們屬於過去;但是「問題」屬於未來,是可以改變及解決的事。我也一直相信,真正對人生負責的人是看清事實,解決問題。

我的斜槓班學生,明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而且身體力行,除了上班工作外,下班還做斜槓,也學習各種投資工具,有人做股票,有人定期定額買ETF,有人做包租婆,有人買賣不動產,有人合夥做餐飲,有人插股公司經營…這些都是找收入的管道。

找收入的目的,不是賺取一次性收入,而是建立一個自動化、持續化賺錢的系統。有別於上班要花8小時,或兼職要花2小時到3小時賺「時間財」,在建立系統以後,「事業財」不受時間與地點的拘束,像打開水龍頭,錢一直流出來。 不過跟找工作一樣,找收入也必須培養技能,耕耘一段時間,嘗試錯誤、不斷滾動式修正,才能開花結果。

終須一戰,趁早吧!

我有一位學生在日商任職20多年,位居高階,不幸被失業,到處求職碰壁,經人推薦來上我的課,幾個月後找到工作,以下是他在群組的留言:

「身為一名中高齡失業的大叔,面對著家庭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打擊,只能勇敢面對迎擊。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狀況之下,媒體充斥著負面的新聞,被迫停業、被減薪、被裁員、被放無薪假,許多『被』的負面能量占滿版面。

今天的進度報告,我打算來點正能量,分享一個好消息,我『被錄用』了,重新回到久違的、熟悉又陌生的職場。

過去長久職場麻痺的我,不會再度輕易地陷入『養,套,殺』的陷阱,爭取自己的第二度人生,取回主導權。

穩住單槓,重起斜槓!」

面對人生的起伏,我們就是認清事實,解決問題。人生上半場,找工作是一個選項;到了人生下半場,找收入是必走的一條路。既然終歸要找收入,何不趁早開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