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定位自己是擔任上班族的斜槓教練,開了一系列課程,課後有一位約莫20來歲的男性來找我,提到一個困擾,同事每天加班到9點、10點,只有他堅持準時下班,仍然比其他同事更能如期完成工作,可是壓力大到不行,也隱隱感到同事的側目與孤立,後來受不了,選擇離職,老闆跟他說:
「離職也好!你對工作太不投入了!」
這位男性問我,不準時下班,難道錯了嗎﹖當然不是他的錯,而是老闆在管理思維上的錯,以為工作時間愈長,愈是認真努力,愈是對公司效忠。這是用投入的時間評量員工,而不是用最後成果,上行下效形成加班文化,同事內心再不滿,也不敢不加班,因此對於準時下班的人就會嫉妒與排擠,結果便會逼走高效率者,留下低效率者。
工作與生活,堅持100%切割
公司有一位主管很會帶人,他的同事每天不只準時下班,做事也充滿成就感,到了下午6點,這位主管會帶頭第一個下班,還會沿途叮嚀屬下快下班。
這個好名聲傳出去之後,不時有人來打聽他的部門是否出缺,紛紛自我推荐來做他的屬下,最近有兩位同業想卡位,其中一位還動用到這位主管的人脈,請到3位重要關係人來說情。這位主管和他們聊過後,意外的發現他們想要離職,原因竟然是同一個!
「上班可以操死我、累死我,但是一定要讓我準時下班!」
「週休二日是我的個人時間,我要過自己的生活,不想再偶爾接到電話或Line,一通都不行!」
這兩位想要跳槽他去的年輕人,都是公司看重的明日之星,一位是進公司3年,3年都加薪,累計幅度已是起薪的50%;另一位聰明能幹,凡是主管休假,他就是代班人,老闆已經在考量讓他到另一個部門升遷為主管。可是,在面對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時,他們卻選擇寧可放棄眼前伸手就拿得到的加薪與升遷。
至於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有多失衡?在老一輩看來,根本是一塊小蛋糕,比如:每天加班1小時、週末回2個line、打3個電話…這樣就引起他們強烈反彈,對前輩來說,也是匪夷所思,很想問一句,「啊有這麼嚴重嗎?」
無論如何,這兩個案例說明了一個現象,年輕人不想加班,工作不可以占用私人時間,工作與生活完全切割開來,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所以,愈來愈多求職者在面試時,會直率的提出以下兩個問題,覺得理所當然要問個清楚,否則傻呼呼的上了賊船都不知道。
「可以準時下班嗎?」
「週末要來加班嗎?」
倚老賣老,罵來罵去都是老一套
40﹑50年次的企業主管一聽到時,心裡除了不屑外,還會忙著貼標籤,認為這些年輕人沒有企圖心、對未來缺乏大志向、對工作不抱責任感、對公司不具忠誠度、叭啦叭啦…才會對上班時間如此斤斤計較。直到今天,面試時,他們還在問求職者:
「你可以加班嗎?」
殊不知,這個問題已經悄悄幫公司嚇走聰明優秀的年輕人,這些主管還渾然未覺。
我也年輕過,當時在媒體工作,前輩和主管看我們一樣不爽,老是嫌我們做不到為新聞工作犧牲奉獻的地步。為了證明他們的敬業,一位男主管最愛舉一個例子,說他太太生第一胎時,他在報社裡做大頭條,新聞一追就是一星期,忙到人仰馬翻,直到第8天才回家看女兒。
那時候,我心裡的OS是,這是什麼爛先生啊!太太只有你一個先生可以幫忙,而報社裡有幾百名記者,就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只有你最行?騙人!
等到我們坐上主管位子,換個位子自然也換了腦子,拿前輩說我們的那一套來對著年輕人說教。事實上,還真有的說!
在我當主編的年代裡,根本沒有「颱風假」這回事,不要說記者,連美編都上班。一位女性美編在上班的路上,大水愈淹愈高,淹到小腿肚時,她還能咬牙強忍下來;淹到內褲時,整個人瀕臨崩潰,還是涉水一步一步走到報社。回到家之後,用3瓶沙威隆刷洗全身。
薪水低就算了,起碼要準時下班
這樣的情境,年輕人很難體會。有一次台北市宣布放颱風假之後,卻出現大晴天,無風無雨,48年次的市長柯P直呼慚愧,還說:「對不起國家民族!」有一陣子柯P的民調直直落,他仍然甘冒犯眾怒的危險,行文中央,建議颱風假之後要補班補課,果不其然遭到網友炮轟,這就是世代差異!
前輩與主管都要認清一個事實,我們早已經把棒子交給這些主人翁,這是他們當家作主的年代,而年輕人是這樣看待加班這件事,我們必須正視他們的感受:
「不能準時下班,感覺真的糟透了。」
「有需要,我們就會加班;沒有需要,就不要認為加班才是認真工作。」
「我會努力工作,追求效率,但是如果做不完,那是因為工作量太多,請加人!」
有一位中年職場作家寫了一篇文章:《別傻了,工作與生活根本無法平衡,人生唯有取捨二字而已》,網路瘋傳,表示認同者不少。即使如此,時代的浪潮任誰都擋不了,企業必須要改變管理模式,讓年輕世代可以兼顧工作與生活,讓他們的生命樣貌豐富與精彩,而不是只有工作而已。
本文獲「洪雪珍粉絲專頁」授權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