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股反彈,投資人還不應該進場?從美中「寬鬆貨幣」看出3個市場玄機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中國大陸人行1月份再度宣布,將於15日及25日,分別調降存款準備率各0.5%,預計可以釋放1.5兆人民幣到市場,若扣除2019年第1季到期後不再釋出的中期借貸便利措施(MLF),人行1月2度降準又釋放8千億人民幣。

其實從2018年1月開始,中國人行就已經4度定向調降存款準備率,向市場釋放超過2.5兆的人民幣,2019年年初更直接採取全面降準的無差別放水措施,顯示中國大陸想要藉由寬鬆的貨幣政策,達成扶持企業及維持總體經濟年增率等政策目標。

而美國方面,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近日發表言論,宣稱關注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往下的趨勢,以及近期金融市場(應該是指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顯示的下行風險,並稱聯準會將「保持耐心」及實施靈活的政策。美國股票市場將之解釋成聯準會可能暫緩升息的作法,也讓道瓊工業、標普500及那斯達克指數4日單日漲幅均超過3%。

國內也有蠻多金融機構,將美中採行較過去更寬鬆的貨幣政策,視為台股的利多;的確,全球經濟是靠著2008年金融海嘯後,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央行,採取放水式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避免實體經濟因為債務造成貨幣流動性喪失,繼而形成連鎖性的實體經濟倒閉潮,但這樣的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刺激效果遞減的很快,因此美中再度想要藉著寬鬆貨幣政策,來解決實體經濟上的問題,難度很高。

更麻煩的是,此等寬鬆貨幣政策會造成市場資金過剩,繼而衝高市場上房地產、股票等資產的名目價格,形成資產泡沫,並且干擾資本市場原本優勝劣敗的淘汰機制,導致原本應該被淘汰的企業,還能持續以較沒有效率的方式,繼續在市場上生存,等到問題大到沒辦法拖延跟掩蓋時,再一次激烈性的爆發,造成市場上更大規模的債務去槓桿化,這也是為何全球經濟近年常出現XX風暴的重要背景因素。

若由個人投資的角度來看,與其期待這波資金潮可能推升的股票名目價格,還不如思考為何美中都要推出這種副作用極高的貨幣政策,是否代表兩國的實體經濟都已經出現不小的麻煩?,讓政府必須替經濟施打強心針?

此外,除了台積電要殺價搶市的新聞外近期蘋果調降財測,主因就是iPhone的銷售量不如預期,而蘋果供應鏈對台股的影響力不可言喻;如果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大陸,必須要靠著不斷的調降存款準備率來刺激經濟,重要的蘋果供應鏈又遇到手機產品銷售不力,以及蘋果可能將營運重心由硬體轉換至軟體銷售等逆風,如果台股真的因為短暫資金潮而出現反彈,投資人該做的是減碼及累積現金資本,等到股票價格經過適度修正後,再進場來尋求合宜的投資標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