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抓準「致富機會」?《侏儸紀公園》之父克萊頓:閱讀比和專家交談更有用

科技財經、金融訊息一手掌握,走在投資的最前端。

網站:https://finance.technews.tw/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tunetimes/

想抓準「致富機會」?《侏儸紀公園》之父克萊頓:閱讀比和專家交談更有用

1990 年代,誰會想到一隻包在琥珀裡的蚊子,因為吸了恐龍血,讓人類取得恐龍的 DNA 加以複製,被狂熱的科學家與視錢如命的商人拿來打造舉世無雙的恐龍公園。整部著作橫跨考古學、植物學、數學(雖然數學家沒有發揮貢獻)、資訊科學、醫學、人性,被大導演史蒂芬史匹伯拍成《侏羅紀公園》成為時代經典,而故事作者就是被喻為美國「科技驚悚片之父」的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

克萊頓出生於 1942 年,2008 年逝世,但他的經典巨作已跨越時代,為 21 世紀最受矚目的電影題材之一。他不只創作了《侏儸紀公園》、《侏儸紀公園 2:失落的世界》、《剛果》、《決戰時空線》、《奈米獵殺》,電視劇《急診室的春天》等無數涉及科技、醫學、外星生命的驚悚經典題材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他不只是一個作家,克萊頓 一直對電腦感興趣,他創辦一家軟體公司 FilmTrack,這家公司在 1980 年代開發電影製作程式,讓他在 1995 年獲得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技術成就獎。他親自編劇與執導的西部科幻驚悚電影《鑽石宮》(Westworld)是全球第一部採用電腦特效的電影。1983 年還出版一本介紹 BASIC 電腦程式語言的書《Electronic Life》。

在人工智慧將取代專業工作的趨勢下,克萊頓的跨領域知識含量正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才能,因此他的成長背景值得探究。克萊頓出生於芝加哥,在紐約長島長大,父親是一名記者,克萊頓曾表示,他廣博的知識可能來自父親的廣泛興趣,母親也經常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看戲劇和電影。克萊頓自稱小時候經常生病,因此大多時間都在室內玩電動火車和做業餘科學實驗。

14 歲開始寫作,當時他寫了一篇文章並賣給《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旅遊版。1960 年就讀哈佛大學英語系,後來轉系,並選修醫學預科課程,以極優成績獲得體質人類學學士,並獲選優等生榮譽學生協會會員,之後取得獎學金至英國劍橋大學人類系研究。

體質人類學主要研究的是生物演化、遺傳學、人類適應與變異、靈長目學、型態學的機制,以及人類演化的化石紀錄。後來他又回到哈佛醫學院就讀,克萊頓就是在這段時間以筆名 John Lang 開始寫小說。

1969 年醫學院畢業後,克萊頓擔任加州沙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博士後研究員,同年以自己的名字出版第一本書《天外來菌》(The Andromeda Strain),講述從外太空帶到地球的災難性病毒,出版後成為他第一部被拍成電影的著作。由於創作開始有了報酬,克萊頓隨即開始全職寫作生涯。1979 年與史恩康納萊合作,執導自己 1975 年的作品《火車大劫案》。

克萊頓所有的創作都涉及科學元素,而早年在非文學領域的研究所積累的人類學、醫學、生物學和神經學等淵博的知識,無疑成為日後文學創作的基礎。克萊頓曾說大學時期最感興趣的是考古學和早期人類研究,爾後他把這種對人類歷史的興趣投入醫學研究。

他的價值在於能以通俗文化表述深硬知識,對科技文化產生深遠影響。身為一位具深厚知識與想像力的奇才,他是如何看待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克萊頓曾在一篇訪問表示,至少在工業化國家,科技已徹底改變人類的定義、生活、期望,科學發展已沒有回頭路,沒有人抱怨科學對人類的影響。

他認為近年來人文主義的批評是過度幻想,他說科學家不會去聽那些不知道他們實際在做什麼的人,也不會聽那些以荒謬風險嚇倒公眾的人。

15 年前這篇訪問還問到機器人是否會自我思考的問題,當時克萊頓認為機器人不會受限於人類輸入的程式碼,他說多代理程式設計在電腦內部創建大量的虛擬代理程式,可互動以產生結果。有時是合作,有時是競爭,有時既合作又競爭,都是為了實現目標,最終行為不可預測。至於是否構成自我思考的能力主要是定義問題,他說畢竟也「沒有人知道我們到底在想什麼」。

報導還問及克萊頓如何掌握當前尖端技術知識,他回答主要是靠閱讀,而不是頻繁在專家社群交流求得,他說與專家交談有優點和缺點,有些具備判斷力的專家不傾向推測事情,大概是科學訓練使然,但有些人卻推測過度,所以克萊頓發現對他而言,閱讀是最好的方式。

Michael Crichton Biography
Interview With Michael Crichton
Wikipedia

本文獲「財經新報」授權轉載,原文: 科技驚悚片之父麥可‧克萊頓,跨領域知識造就科技文化視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