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領22K,27歲當上CEO!一個台灣女生去新加坡打拚的反省:領低薪,是自己選擇錯誤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再微小的選擇,都會影響未來的人生

2011年,我從臺北的私立大學畢業,在應用外文系整整四年所學,畢業後並沒有多大幫助。起初,我以為自己是個案,後來發現,原因並非如此簡單。

大學時期的我太貪玩,覺得蹺課很酷,把寫報告的時間都拿來打工,以為「立即的報酬」最實際,所以在「學業」和「打工」之中,我選擇了後者。但悲慘的是,每次到了月底還是無法將打工的錢存下,最後連去畢旅的錢都沒有,實在非常淒慘。悔恨之餘,讓我在多年後更深刻感受到:年少時做的各種選擇,最後都會變本加厲的以劣勢顯現在我的生活裡。

原來,「人生的雛型,是由一連串的選擇塑造而成的」,這句老話實在是真理。

雖然不能去畢旅只是件小事,僅是少了個團體紀念性的玩樂行程;但沒有儲蓄的習慣,連基本存款也沒有,就連帶關係到畢業後那幾年的低薪時光了。

當時就算開始想追求更好的自己,計畫花點錢投資、上課、學習技藝都沒有辦法,才驚覺:就算只是在短短一段時期裡,你將「零碎時間」分配到哪種產值,都能有這麼多的連帶效應,更何況是念大學或技職學校時的那三、五年了。後者所影響的,可能是更廣、更深度的人生面貌。

可能有人不信邪,跟大學時期的我一樣,覺得那些話只是長輩用來嚇唬人的方式罷了,不認為自己有天會是22K的受害者,也不覺得領著22K的生活能有多慘。但相信我,就我個人的谷底經歷,可怕的不會只是22K這個數字,而是22K對理想生活的摧殘與對夢想的踐踏。

我也是到後來才明白,領著低薪過活那幾年的人生輪廓,說穿了也只是自己一連串錯誤選擇造成的結果。你將會發現,現在一直領著翻不了身的薪資或深陷困境的人生,只是剛好而已,那些自己在過去埋下的小種子(選擇),理所當然會在眼前或往後的未來裡發芽。

我的意思是:助長一切錯誤的,就某種層面而言,是我自己。

嗯,沒錯,或許有些人聽到這些話,會覺得不舒服。我跟身邊幾位「低薪受害者」友人分享這段故事後,其中一人非常激動的說:「所以,你是在說服我們怪自己,而不是怪老闆或政府嘍!?」

「我們才是受害者,不是嗎?」他激動的挺直背,面朝著我確認道。

「我們是受害者,但加害者,是自己。」我說。

他氣呼呼的說:「你的意思是,政府、教育、體系、經濟⋯⋯這些公認的『罪犯』,並沒有害到我們嘍?」

我冷靜的回答:「我們生存的環境,絕對有被你指出的每一項環節交互影響到,這是無庸置疑的。如果你要取暖,要我跟你一整個下午去謾罵或說誰的不是,那還是上網去找其他鄉民或網友,一起長篇大論就好。但今天,我個人『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不會去碰,因為我的人生此時此刻正在流逝,不管一切多糟、誰有多大的過錯,我的生命都會繼續過,而我不想得過且過。」

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

我也曾經大言不慚的罵過政府、學校、長輩、制度、經濟,但是當我發現不只我一個人,而是整個社會,甚至是跨國家、文化,整個年輕世代的我們都在影響之下時,我才驚覺這種謾罵、抱怨、抗議行動真的起不了作用。真正有用的,反而是我在人生中做出的抉擇,那才會在根本上改變我的人生走向。於是,我開始深度構思我的選擇本質,靠「矯正選擇」讓人生更接近理想中的樣貌,或是所謂的夢想。

靠著二技之長,發展第二職場

一位馬來西亞朋友的本業是會計師,雖然薪水不低(而且以同年齡的會計師來說,算滿高的),但她就是覺得枯燥,因為每天只能面對數字。

她只擅長數字,卻不想變成精算專家;矛盾的是,她也不敢放棄這份求生飯碗。所以她主動向公司提出「連續兩年不加薪」,並希望工作量不要再增加,讓她能準時下班。主管批准了以後,她開始上課學習做婚禮蛋糕。

她發現馬來西亞有很多專做婚禮蛋糕的人,店面都做不大,深入詢問相關產業的朋友、老闆、蛋糕老師後,才發現:明明他們的行銷與技術都不在話下,卻無法規模化成長。原來,這些技術取向的人很專注在做蛋糕,不擅長成本控管與人事管理,無法精確讓開銷與營收背後的數字分配得宜。

於是,她開始兼職在家做蛋糕、銷售,四個月後開了間小店鋪;兩年後,為了第三間店辭職了。

我在新加坡最好的工作夥伴Peggy,也是一例。

她當年在臺灣念技職學校,主修護理,畢業後順勢進入臺灣的護理產業,但每個月過度操勞,自己的健康都賠了,卻只領到28K。

那時的她就決定:再累還是要挪出一些時間學習新技能!

Peggy首先嘗試了美容技術,而在不斷找模特兒練習、精進技術的同時,她發現這麼競爭的產業中,客戶還是會一直選擇她,就只因為她有獨特的耐心和對客戶的細心關懷,而那就是從「原本想掙脫的第一技能」中訓練出來的。所以,在很多新手美容師急著靠新客戶練習(還收取不低的費用)時,她能以不收費、自己演練並累積客源為前提來經營事業,同時靠著當護理師的收入支撐。

後來,這項新事業經營有成,她離開護理師工作前往新加坡。25歲時,已在當地開設了三間分店、一間美容學院。

那你呢?

或許你的第一技能不是語言、不是我舉的例子,而是其他的,那又該怎麼做呢?

其實你只要以「通才」的概念去思考目前擁有的技能或擅長的事,與「可以和其他事情」連結的點,就可以豁然開朗了。

我倡導的二技,跟一些課後、下班後的興趣養成還是有些不同。興趣不必刻意經營,也不必想著商業化,更不一定要與目前或是多年累積做的事找出連貫點,但二技的養成,是富含計畫性、連結性的,以極小化的風險,極大化額外收入的可能,也能探索人生新舞臺、新方向與機會點,同時可以不必急於拋棄現有的生活與工作,不必一定要在現實與夢想中立刻做抉擇。如此一來,比較能讓多數人願意嘗試。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