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2018年1月22日,英國專門報導評鑑中央銀行的金融財經出版社Central Banking Publication公布了2018 年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得主,台灣央行彭總裁上榜。
長期以來,許多網路酸民拿14A來嘲諷彭總裁,把富人的資產成長,以及房地產飆漲等狀況,一股腦地怪罪在央行身上,身為央行主席,自然是被攻擊的目標。
消費彭總裁一直很有票房,每當媒體需要銷售量,就把總裁拉下來批鬥一番,一定能獲得民眾的滿堂采。但不管對彭總裁有沒有什麼個人恩怨,他終究做到即將卸任的2018年。
到底要如何化解那種只用道德直覺來批判貨幣政策的理盲呢?是這篇文章撰寫的目的。
對於央行印鈔的成見
一般民眾的印象是「中央銀行一直在印鈔票!」稍微懂一點的人,會拿台灣歷年貨幣數量M2長期成長來說嘴:「你看貨幣一直增加啊,央行浮濫寬鬆」,甚至把「高房價、少子化」的社會問題,簡化為都是央行的寬鬆政策造成的。
你可以看下圖,美國38年以來M2廣義貨幣的數量成長。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貨幣都是一直增加的,為什麼?因為經濟在成長,財富在累積,先不考慮通貨膨脹,隨著大家財富與資產的累積,經濟體系要使用的鈔票一定是越來越多。我不知道你童年是否有記憶,大富翁的紙上遊戲只要玩得夠久,每個人房子越蓋越高,現金流越來越大,到最後,遊戲原本內附的鈔票一定不敷使用,在遊戲中,鈔票不夠無法支付交易時,大家就會玩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