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國觀察的興趣來得很突然,2000年受衝擊決定前進中國現場深入觀察,沒想到一待12年。一開始,我的中國研究根基從幾乎是零,只有邊看邊學,一切從頭開始。
我在演講時經常提到,自己是在90年代的電視劇裡慢慢理解中國社會的。舉例來說,2000年或是2001年之際,經常聽到「單位福利分房」這個詞,上網查,每個字都懂,但合起來就是不懂,問人家,人家好心跟你說很多,也還是難解。
在電視劇裡搞懂「單位福利分房」
我是看馮小剛導演的電視劇《一地雞毛》(劉震雲原著,馮小剛日後的電影《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都是與劉震雲合作)之後,馬上就懂了!原來單位福利分房就是單位根據你的工作、資歷、家庭人口等總和考量分房給你,單位跟員工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上下班那麼簡單的關係,對一般員工來說,甚至會覺得國家是抽象的,因為國家所許諾的社會主義福利是透過單位領導執行的。
按劉震雲的話來說,中國有幾億人那麼多,但跟你發生關係的也就那幾個人,國家領導人遠在天邊,決定你分房大小的就是單位領導與幹部幾個人,所以與單位領導乃至同事之間的關係很重要。《一地雞毛》精彩地呈現了人與單位之間的種種糾葛,生活最終回歸到必須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
當我搞懂單位福利分房時,福利分房其實已經取消了兩三年,是在有「鐵血宰相」之稱的朱鎔基任內完成。朱鎔基是1998年擔任國務院總理,1999年電視劇《雍正王朝》熱播,據說不少人將電視劇裡勵精圖治、大力改革的雍正與朱鎔基相比。
只是,中國人複雜的房事心理正要開始—單位福利分房時代,一般人所分到的房子空間很小但有得住,單位福利分房取消後,意味著全面進入商品房時代,要住大房,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也只能望房興嘆!
房價壓死大學年輕教師
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四處可見房屋興建的工程,「有房有車」也成2000年初期中產階級的指標。有房自然是因為單位福利分房取消,能買下商品房自然是物質消費能力的證明。有車,大約2000年開始,中國幾個城市各與國外汽車廠合作,中國汽車銷售量因此突然暴漲,當時媒體以「井噴」加以形容,上下班時刻的自行車潮也逐漸成為過去式。
房市熱之後,我曾和朋友去看房,沒想到我們就像台北動物園看貓熊的人群,看樣品屋的時間就像看貓熊一樣少,後面還有排隊人群頂著你向前走。2007年,我到天津南開大學任教,進去之後我就發現世代差異,老教授們早已享有分房,至於年輕一輩,理論上學校有廉價租給年輕教師的週轉房,但不用想,這已要排隊到N年後才可能有!
租房是許多年輕教師的選擇,彼時北京房價飆漲後,天津也跟著漲,中國大學老師薪資一般而言沒有台灣高(不過,授課時數也沒有台灣多),薪水要支付租房也是不小的負擔。無怪乎學者廉思寫完《蟻族》(2009)之後,接著研究年輕大學教師現實處境的《工蜂》(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