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又快要接近年底了,很多投資機構紛紛開始對明年的指數高點做預測。第一家預測的高點是12000點,第二家是11500點,和現在相比,最多只有10%漲幅。你相信嗎?就算相信,對於這麼小的漲幅,你會期待嗎?
還好我不是理財專家,所以沒有人會問我這個問題。理財專家如果不講一個具體數字,大家會說他模稜兩可、敷衍投資人。如果講出一個數字,就等著大家來檢驗他,不過就算說錯,很可能大家屆時早就忘了。
2006年底,有一本書叫做《2008年攻萬點?》。還好作者最後用了一個問號,免得預測錯誤被人批評,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都因此相信2008年有機會上萬點。不過,最終的事實是什麼呢?不只沒上萬點,還遇上金融海嘯,跌破4000點。不過,書名非常吸引人,當然就會暢銷,但如果你相信,下場就很慘。
所有的投資機構、理財專家,不是為了銷售基金、增加業績,就是為了賣書,所以都會盡量採取偏多的立場,因為偏空的言論比較不討喜,會與開拓業績的目標相衝突。我曾想寫一本書《萬一未來會跌破5000點,你現在該怎麼辦?》結果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有興趣。我真的這麼看壞台股嗎?其實並沒有,只是想告訴投資人,隨時要做最壞的打算,但卻該有最好的對策。
有些理財專家的回答更有技巧,他會用機率來規避預測不準的風險,例如他可能會說:「續漲的機率有75%,跌破萬點的機率是25%。」這個回答其實等於沒答。
我有個醫生朋友告訴我,很多病人常會聽到「手術成功的機率是90%。」的說法,但這是醫生的統計,不是病人的立場。對病人來說,只有100%和0%的差別,因為不是成功,就是失敗。
股市變化,也不該用機率來解釋,它最終不是漲,就是跌,不是嗎?以上述理財專家的說法,好像上漲的可能性較大,但結果只有一個,絕對不是四分之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