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和老公在討論「買房好還是租房好」,當時的我們剛結婚不久,這個話題理所當然地似乎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目標。
於是我們拿了一張紙,分別寫上買房、租房這兩個方案的優缺點。
寫完優缺點表之後,老公又緩緩開口了,他說:「如果是自住的房子,『房屋未來可能增值』這點其實不太重要!自住的房子就算增值,也只是『紙上富貴』罷了。想實現獲利就必須賣房,但賣房子後如果又想買其他房子來住,其他的房子也變貴了,這樣根本沒賺到啊! 更何況誰說房子一定會永遠增值,翻開世界各國的房價史,就會發現『房價長期只漲不跌』只是一句神話……」
1、房地產是景氣循環
影響房市的因素、層面眾多,股市、銀行存放款利率、政治、經濟等都可能影響房價。
不過攤開世界各國的房價趨勢圖就能得知,房地產其實是有循環的。房地產供需是屬於市場經濟的一環,也與經濟景氣循環一樣,會出現繁榮、衰退、蕭條、復甦的循環現象。
甚至房地市場有此一說:「房地產景氣七年一循環。」
以台灣舉例,台灣房地產走過五大循環,最近一個景氣循環約莫是2002年開始,長達十一年多頭走勢,終於在2014年Q4劃下句點。2014年第四季的台北市房價,比前一季下跌0.54%,是金融海嘯來首度下挫。2016年第一季,台北市房價甚至創下近十五季以來新低紀錄。
2、破除蛋黃區迷思
被稱為「天龍國」的台北市,房價連年高漲,尤其是信義、大安區,更是蛋黃中的精華,全台灣公認的燙金門牌,房價只漲不跌。
其實這個神話,早早就被打破了。但是,蛋黃區的房價仍然高不可攀,台北市精華區房價寸土寸金,可高達每坪房價50萬以上。
就算是連勝文也曾表示:「像我這樣的咖,靠自己還是買不起東區的房子。」
但工作機會都集中在台北市,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