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挖出台股20年來「增值10倍」的股票:以600萬買進這30檔的人...如今資產破1億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話說回來,台股有沒有增值100倍的股票?如果只看近20年的資料,似乎是沒有公司有這樣的績效表現(有一家很接近),那退而求其次,有沒有增值10倍以上的股票呢?有!

(註1:以2016年12月9日收盤價計算)
(註2:以當年最低價為買價)
(註3:篇幅有限,只略列出30家公司)
(註4:過去報酬不代表未來)
(Disclosure:筆者持有上述部分公司股票)

這些公司現在幾乎都是各產業的龍頭,平均漲幅24.36倍(中位數16.86倍),所需時間約15年,其中66.7%是傳產股,20%是電子股,13.3%是生醫(製藥、保健、醫材)相關類股,如果在2001年以600萬等比例買進這30間公司,每年股息再投入持有至今,這筆錢很有機會增值為1億~1.5億。

但千金難買早知道,有些公司當年的股價甚至不到10元,在不確定該公司會不會下市的前提下,會投資它的機率不高。此外,我們不可能買在歷史最低點,所以這樣的績效是要打折扣的,但即使把增值倍數降為15年10~15倍(年複合報酬率16.7%~20%),這樣的表現應該也夠讓多數人安享晚年了。

要獲得高報酬不只是找出這些公司,你也必須買在評價偏低的時候,有些公司就只有在某一年的一段時間內會有這樣的機會,那樣的低價錯過後,10倍的增值就無法實現,例如上表某家公司當年出現5塊多的歷史低點,買到持有至今就有10倍的獲利,但以當時那幾年的財務表現,價值型投資人是不太可能去介入的。

有的公司卻長達9年的時間,不論你是用當年的最低價或最高價買進,持有至今最少也增值12倍以上,這9年每年的ROE都高於15%,毛利率逐年成長,最高本益比只有13倍,每年都有10倍以下本益比買進的機會,現在本益比已經40倍了,過去10年稅後淨利的年複合成長率20%,這是增值100倍股的典型特性:獲利成長+本益比倍數成長。

另外,這些公司的平均董監持股比例大於20%,且只有2家低於10%,顯示經營團隊是和外部股東站在同一條船上,這會增加你抱股的信心,因為大家是合夥關係,有共同的利益。

要如何找到未來的10倍~100倍股?我想這沒有必勝的公式,你只能提高自己的勝率,再加上一些運氣。至少這些公司必須具備護城河,以確保成長能持續且加大,有穩定的營運歷史,長期展望良好,買進價位要有足夠的安全邊際,投資人要有耐心長期持有,別怕沒事做。

為什麼這些年國際上很多意外的事情發生,例如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等,有本書提到一個觀點:「因為大家覺得無聊,唯恐天下不亂。」所以很多人會做一些事來避免無聊打發時間,他們期待有「大事」發生,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黑天鵝,可惜都品種不良,顏色不純,英脫3天反應完畢,美國總統大選3小時止跌反彈,現在美股還創新高。

在投資上,很多人也經不起無聊,他們因為一家公司可預期的未來而感到無聊,偏偏這些令人感到無聊的公司,正好是巴菲特偏好的股票類型。

巴菲特曾指出:「如果一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令人滿意,經營團隊能幹又正直,市場也未過度高估這間公司,那我會很樂意無限期地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有人在15年前根據這樣的原則來投資,我相信上述那30家公司至少有10家可以持有到今天。

不過這不代表這是最適合台股的投資方式(但可能適合某些人),台股沒有資本利得稅,受景氣循環影響大,或許搭配一些彼得林區的方式更好,事實上的確有人以低買高賣的方式,在15年增值40倍以上,買進持有組只有在當年選到儒鴻與葡萄王的人,其報酬率才有可能勝過他,不然就要比誰活得久了。(Run, Forrest, Run!)

本文獲「FRD的研究室」授權轉載,原文:增值100倍股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