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普通人在星巴克買拿鐵 vs. 有錢人在星巴克買看書空間
上班前先去星巴克買杯拿鐵再進辦公室。的確,這樣能轉換心情,而且清爽的早晨喝的拿鐵非常美味。可是只是這樣做並無法直接連結收入。這是普通人的行為模式。
有錢人同樣買了一杯拿鐵,他們會先在店內處理一些公事或是看書後才進辦公室。買拿鐵,等於買了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
實際上早晨去星巴克可以看到許多上班族在工作、看書的情景。而且提早出門還能避開擁擠的電車,不會因為通勤的尖峰而疲憊。
我想表達的是,重要的並不是買拿鐵這件事,而是要如何透過買拿鐵的這筆支出來獲得更多的回收。
有錢人為了確保自己的時間,早上開始的時間很早。晚上因為要加班、要聚會,很難有自己的時間,可是早上既不會有電話,集中力也好,可以好好工作。如果能買到這樣的時間,一杯幾百日圓的拿鐵是充分能夠回收的投資。
早上如果習慣買一杯拿鐵,那麼就想辦法讓那杯拿鐵的費用能夠幫助增加收入。
這裡舉了拿鐵的例子,但是並非僅限於拿鐵,所有的支出都是為了獲得的投資。既然投資了,就必須有回收。
譬如「換智慧型手機」、「去參加聚會」也是相同的。「這筆智慧型手機費用要如何回收?」「參加這次聚會花的錢要如何回收?」如此一來就必須有戰略地來思考用錢的方法。或許是研究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智慧型手機來將書籍電子化、販售,然後再回收這筆支出。也或許可以在聚會上討論活動的創意,之後再透過活動的舉辦將這筆支出回收。如果一開始便覺得「不太可能回收」,那麼就不要考慮這筆支出,即便支出也得壓低到最小限度。不要以「付錢了事」的消費者心態來用錢,而是要以投資的角度去思考用錢的方法。
結論:同樣要花錢,那就花在能夠增加以後的收入上。
普通人考慮經濟能力不敢結婚 vs. 有錢人立刻求婚
普通人會因為自己的收入低而不敢結婚,其背後有「我不願意我能自由運用的錢變少」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對金錢執著的人害怕放開自己的錢,無法投資未來。結果無論過了多少年,收入依然沒有增加。
也有人積極想跟已經有財產的對象結婚,一般人只要感覺到對方這樣的打算,通常會選擇遠離這種人。結果一直遇不到理想的對象。就這樣年紀愈來愈大,婚期愈來愈遠。
有錢人就算沒有收入、沒有儲蓄,還是會馬上跟喜歡的對象求婚,以便生活在一起。錢以後再賺就有,喜歡的人如果不趕緊訂下來就會被別人搶走。比起金錢,那個損失更大。身邊沒錢,只要夫妻倆同心協力打拚就好。
「我的收入低,生活辛苦,所以無法結婚。」說出這種話來的人很有可能愈來愈窮。
現今社會並非一定要舉行婚禮或是舉辦喜宴,家具家當也沒必要一開始就全部備齊,只要先有居住的房子、棉被、冰箱、洗衣機就夠了。
如果只是公證,結婚本身也不用花錢。
我知道這是多管閒事了,但是如果有喜歡的對象,現在馬上結婚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結論:與其因為收入低而躊躇不前,不如夫妻兩人一起賺錢。
書籍簡介

書名:打造有錢腦:年收入激增30倍的秘密
作者:午堂登紀雄
譯者:珂辰
發行日期:2014/03/31
出版社:平安文化
那些有錢人不想告訴你的是……
普通人認為勤勞是美德VS .有錢人認為輕鬆賺錢最重要
普通人堅持廉潔VS.有錢人懂得變通
普通人選擇拉麵店VS.有錢人選擇咖哩餐廳
普通人在星巴克買拿鐵VS.有錢人在星巴克買看書空間
普通人讓錢回到手上休息VS.有錢人讓錢出去旅行
普通人的桌上很乾淨VS.有錢人的桌上亂七八糟
普通人計較工作的「時數」VS.有錢人在乎完成的「件數」
普通人老實說「做不到」VS.有錢人會說「沒問題」
普通人賣商品VS.有錢人賣的是解決問題
普通人跟別人學一樣的東西VS.有錢人學別人不會的東西
作者是日本知名的投資理財專家和經營顧問,所以有機會接觸各行各業高收入的成功人士。他發現這些「有錢人」跟普通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腦袋裡的「非常識」。
在這個即使努力踏實工作,也未必能夠獲得加薪的時代,本書透過「因常識受限而只能年賺30萬」的普通人,與「能突破框架而年賺1000萬」的有錢人的比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思考習慣和行動模式才能引領我們邁向成功!
一輩子勤奮不懈,卻只有微薄的收入,如果你不甘於這樣的人生,現在就請立刻打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