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聽的陳婆婆終於在家人的勸說下去看醫生,並聽從醫師的建議開始使用助聽器。但家人卻發現陳婆婆出門的時候,常常會故意不帶助聽器,甚至是把助聽器鎖在抽屜裡,讓同住的家人找不到!助聽器不但沒有讓陳婆婆的生活更便利,反而還因為助聽器使用問題發生多次爭吵.....
.
很多人對於聽力退化的接受程度,遠遠不如視力退化。要說服長輩願意配戴助聽器真的是一大難題,而且即使配好了助聽器,也可能因為在意他人眼光以及習慣問題等等,最後又退回去原點。
其實助聽器的適應期,遠比眼鏡來得困難,也來得長。因為不只有生理適應上的問題,還有心理因素的影響。
就心理層面來說,有別於戴眼鏡的人口較多,且年齡層橫跨了各個世代,助聽器則多半是銀髮族配戴較多,所以很多老人家會覺得配戴助聽器「很明顯」,覺得一旦戴上助聽器就是承認「自己老了」,產生排斥感。
所以挑選助聽器時,許多人都是希望「越不明顯越好」。除了挑選隱密、小巧的款式外,也會用頭髮或是帽子遮掩,反而讓助聽器的效果大打折扣,久了乾脆就「技巧性遺忘」。
在生理因素上,也因為助聽器的設計巧小,多數長輩手指不靈活,無法順利配戴就會失去耐心,或是因為耳朵流汗、潮濕,配戴助聽器易滑落或是造成過敏、耳道皮膚紅腫等問題。
如果再加上長輩沒有定期清理耳道的習慣,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助聽器的效果,種種因素都會降低長輩配戴的意願,進而認為助聽器沒有用、不好用就乾脆不用,讓助聽器無用武之地。
其實挑選助聽器有幾個注意事項,除了考量價格之外,也可以從使用需求方面來思考,更能減緩長輩的適應期。
1、數位式助聽器可調整音量,音質細膩能減緩適應期不適
以聲音傳導來分類,目前主要是「類比式」跟「數位式」助聽器較多,又以音質較為細膩的數位型助聽器,更容易讓長輩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