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編按:本文為《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一書書摘,以下摘錄第13章:億萬身價祕書的祕密
語恩:
你媽媽在財經媒體工作,一定看過很多個案,對於財富的累積和運用一定有些感受。知道你來自基督教家庭,從你的名字就隱約感受到,是個很美的名字喔!我問你媽媽,你對理財有興趣嗎?她說還看不出來,但你懂得用好東西。我笑著回答說下次要問你,用好東西是誰出的錢?
今天我想告訴你一位阿姨的故事,她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從小可能沒有你那麼幸運,但這段經歷反而造就她日後令人讚歎的高貴成就,而且她的投資成績令許多專家望塵莫及。她的故事有值得你和大家參考的地方,我把它稱為「億萬身價祕書的祕密」。美國許多媒體如《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都曾報導過她的故事。2010年,葛莉絲.格羅納(Grace Groner)百歲過世後,她的律師代表她捐贈了一筆令她母校和社區震驚的款項,總值700萬美元、超過兩億新台幣的善款。這筆鉅額來自於一位只當過43年普通祕書的她,究竟如何存下這筆鉅款,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
「億萬身價」之謎
葛莉絲在十二歲時父母雙亡,她和雙胞胎姊妹葛萊蒂絲(Gladys)由當地的紳士喬治.安德森(George Anderson)、也是家族的朋友所收養,並一直供養她們就讀森林湖學校學院(Lake Forest College)。她一輩子都生活在森林湖市,那是一個距離芝加哥不遠的地方。1931年畢業後,她在亞培公司(AbbottLaboratories)找到一份小祕書工作,終生未婚,並在崗位上工作了43年才正式退休。
在人們眼中,生活簡樸的葛莉絲從來不像是一個億萬富婆,甚至捐給母校18萬美元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她省吃儉用所攢下來的。那麼這700萬美元是怎麼累積產生的?
原來,葛莉絲大學畢業後幾年,也就是1935年,她用180美元的儲蓄買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以60美元一股認購了公司特別發行的3股股票,這180美元的股票她從來沒有賣出。在接下來的75年,180美元投資就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最後竟滾到驚人的700萬美元!
75年當中,經歷了世局動盪和股市經濟的榮枯,有1930年經濟大蕭條末期、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伊拉克戰爭、1970年代雙位數字的物價膨脹、三次重大的股市下挫,以及十三次經濟衰退。股市的特性是,短期波動驚人,歷經波折,常會嚇得人退卻三步,但長期還是正面向上,因工業革命、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經濟成長,這些因素帶動了股市長期向上的發展。
歷史一再證明,可以說長期的錢投資在股市,反而比把錢放在銀行來得安全,因為錢放在銀行無法對抗物資膨脹。如果當時葛莉絲把錢放在銀行,現在這180美元也不過只有3千美元而已,可見長期的錢放在銀行是很危險的。
如果葛莉絲當年(1935年)投資標普500,在媒體報導的2013年,180元相當於成長了150倍。而葛莉絲自己的投資上漲了3萬9千倍,如此出色的成績相當於年均報酬16.9%,而巴菲特過去52年的年均報酬是20%,這個紀錄目前還沒有人打破。這三種投資模式裡,投資標普500的報酬雖然趕不上葛莉絲和巴菲特,卻是最輕鬆的投資方式。
葛莉絲雖然有如此亮麗的成績,但在專家眼中也有爭議,因為投資在單一股票且是自己上班的公司,如果公司破產,她不僅失去工作,也失去整個投資的資產。
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如果要像葛莉絲這樣投資,必須掌握兩個原則:一、投資前要充分了解;二、不要投資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記住這兩項原則,就可以大幅降低你嚴重的犯錯,也意謂著可以大幅提高成功的機會。
投資最忌離開能力圈、以卵擊石
許多投資者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以卵擊石,進入自己完全沒有把握或不熟悉的領域,光是要搞通那個領域的規則,有時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而且要付出相當大的工夫才能和別人平起平坐,這都是一個不智的投資模式。
我曾經有位醫生客戶,他太太知道我是基金經理人,有一次我看完病,她送我到門口,並悄悄問對某一家科技股的看法。從她的眼神我直覺判斷,這支股票可能已為她添了麻煩;那家公司那陣子正面臨專利的訴訟,每一項產品的專業名詞都要花很多時間去了解是怎麼一回事?應用在什麼地方?有何功用?在電腦的什麼位置?這些都不是學醫的人所應該了解,也不是他們的強項。
結果那一陣子那公司的股價摔得很慘。我對那家公司了解不多,自然無法給她好的建議,但當時就有相當的感觸,那就是文學系的天才一不小心誤入了數學系,結果可能文學系少了一個天才,而數學系可能多了一個蠢才。
一般人要了解醫學何其不易,什麼藥品用在什麼疾病?有哪幾家廠商生產相同的藥品?誰又是最有效的產品領導者?醫學名詞如同科技產品名詞,要進入都有相當的障礙。這位醫生太太沒有充分利用自己學醫的優勢和先生執業的產業熟悉,而去投資表面光鮮亮麗的高科技業,離開了兩人的能力圈,自然付出了慘痛虧損的代價。這樣的例子會不斷上演。這是很有趣的事,如果你要以後想進入投資的領域,我希望你多了解財務行為學,與人性有關的議題和財務行為都值得關注。
嚴格講起來,葛莉絲的醫學知識趕不上這位醫生太太,但葛莉絲充分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公司的營運好壞她都有第一手訊息可以接觸,只要公司營運狀況沒有出問題,她就可以放心長期持有。由於守在她的能力圈之內進行投資,雖然她沒有受過投資學的嚴謹訓練,但因為用對方法,且在有限資源內對投資做了最完美的詮釋,結果成效驚人。而她最後的財富分配也一樣精彩,她將個人的小愛化為對社會的大愛,因為從小領受別人的關愛,受人點滴,泉湧以報,她對財富分配做了最完美的運用。
當一個社會常常有這樣子的故事發生時,它便形成良性循環。外國人有一句話:「四月的雨,帶來五月的花。」(April showers bring May _owers.)社會、企業和投資的運作都是相同的,這也像中國人所說的「種善因,得善果」。在投資上,記得守住你的能力圈,不僅安全,而且事半功倍,會為你帶來較好的效果!
不要選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投資
在我給你寫信的當下,我也投資了亞培公司,也為我帶來了獲利。主要是我多年前在醫院照顧病人時,就注意到亞培公司提供了許多營養食品、醫療設備和用品,幾年前分出來的子公司艾伯維(AbbVie Inc.)在生化科技上也有不錯的表現。這種生活中接觸到的優勢,是我鼓勵你未來選擇單一股票投資時的一個重要考量。
葛莉絲的投資模式還可以繼續討論和爭論下去,這個部分就留待你以後有更多閱讀基礎再來分享。
葛莉絲的故事不知道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在寫信給你時,黑夜籠罩四周,孤燈下我思考著她花錢的方式、她的金錢觀和人生觀,發現和見證多數的有錢人都有這樣相同的特質。
葛莉絲出生在經濟大蕭條的年代,資源匱乏。父母在她12歲時過世,幸好有安德森先生收養。在這麼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她心存感念。
她很節儉,車子被偷之後就以步代車。她購買二手衣服,居住在小公寓裡,但她不是守財奴,而且有很多朋友。晚年除了旅遊,她還多次捐款給學校,最後用700萬美元成立了葛莉絲基金,以股利孳息的方式,捐給了她的母校。在基金中她指定了用途,我看到了國際學生也名列其中,她的愛和心胸真是無限寬廣。
她有堅毅和超棒的投資情緒管理,在投資成功之後,她的思維更像是有錢人的做法,每年花費會從700萬美元的本金中抽出4%(約30萬美元),大部分來自股利,這樣的花錢比例也很恰當,她的本金會源源不斷地繼續成長,幫助更多的人。
她的理財投資符合了我所說的,要重視理財分身的創造;同時她也透過金錢的成長,積極做公益活動,既會賺錢也會花錢,懂得照顧自己(她活到一百歲)。她在教會擔任義工,物慾淡薄,但精神豐富,更有一份大愛,這何嘗不是巨大的財富?
葛莉絲的真實故事像奇幻之旅,她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呢?如果你也能從中得到啟發,了解有錢人對生活的物質標準要求通常不高,因為節儉,得以有儲蓄進入投資。葛莉絲投資自己的公司,具備近距離觀察的優勢,可以看到公司的發展表現,如此守在她的能力圈之內投資,也符合了上面兩個原則的一些精神。因投資正確、有方法,所以會創造極大的財富,再以這財富幫助更多人。在她揮手人間時,相信她的養父安德森先生和許多人都會以她為傲。希望有一天你也能發揮這樣的精神,滾出你人生亮麗的均衡財富。
書籍簡介
書名: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
作者:闕又上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7/07/27
作者簡介
在台灣土生土長,小時候的養雞生活和家中的菸酒生意,讓他從小就接觸商業活動,更在他腦海中形塑了數字觀念與理財知識,因此他認為,理財教育愈小開始愈好。1985年赴美,現為財務規劃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近30年的投資管理生涯,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失敗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
2015年,當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報酬下跌12.5%時,他所操盤的又上成長基金卻成長3.75%;2008年金融海嘯後截至2015年年底,連績七年累計總報酬超越標普500,其所操盤的基金年均複利為18.54%,大勝標普500的14.81%。優異的操盤成績,獲《路透社》(Reuters)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
從小的經歷加上長期以來的財務規劃經驗讓他體悟到,理財是現代人生活中必要之務,他期望透過這本書向讀者傳達正確的理財觀念,並學習和追求「均衡財富的人生五個球」,即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