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伯退休後,日子過得比退休前還緊湊。到大學歷史研究所旁聽、擔任博物館的志工、認養照顧社區花園、參加銀髮登山隊。
但是這種「金色人生」卻變了調,原來大半年前,林伯伯登山時摔傷髖骨,出院後回家療養。再見到林伯伯時,不僅旁邊多了一位外籍看護,林伯伯還要靠四腳助行器才能站起來,以前經常掛在臉上的慈祥笑容也不復見了。
林伯母無奈地敘述摔傷事故的前後變化,我聽了後很惋惜地說,「林伯伯如果當初有獲得良好的『出院準備服務』,或許失能的程度可以減輕些」。
以前,我也是對於所謂的「出院準備服務」完全狀況外,直到去上過一些照護課程與研討會等,才知道「出院準備服務」的重要性。
相信很多人對於「出院準備」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批價、繳費、打包行李。通常出院的這一天,家屬推著輪椅、夾著一堆衛教單、拎著好幾包的藥袋、揹著隨身物品,這種出院時的混亂,不過只是序曲。
因為一連串的挑戰才剛開始,例如把仍然虛弱的病人推到醫院大門口,再七手八腳地把病人或攙或抱的送上車。當家屬把印有「XX醫院」字樣的輪椅,推回原位歸還時,通常會意識到,未來會很需要這項輔具。
其實出院後的漫長照護之路,需要的可能不只是一臺輪椅,沒有做好準備的出院,病患與家人可能會付出至少三種代價。
出院沒準備,要付出三種代價
代價1:照顧人力急就章
因為接回家的病人,可能身體仍然虛弱,或是手術傷口還沒拆線,甚至身上掛著好幾管(例如鼻胃管、導尿管)。就算能夠坐上輪椅,家裡處處是障礙,更關鍵的問題是:誰來照顧?
忙亂中的決策往往是:有人留職停薪、甚至辭職;要不就是急著找人力仲介業者,代為聘僱昂貴的全日薪照服員進駐,或是準備申請外籍看護工;甚至乾脆送去安養、養護等機構,不管是哪一種決策,思考都很難周全。
代價2:反覆住院
就算是搞定人力,可以居家照顧,仍然可能因為照顧技術或照顧品質的關係,發生反覆住院的現象。例如更換導尿管造成的泌尿道感染、吞嚥障礙造成吸入性肺炎、疏於翻身或是疏於更換尿片而造成褥瘡、拍痰力道或頻率不夠,而造成呼吸困難或感染等等。
這些都可能造成出院不久、又得反覆住院,甚至可能讓死亡率升高。
代價3:衰弱變失能,短照變長照
照顧急就章與反覆住院,都還不是最慘重的代價,「出院準備」沒做好的最大代價是,原本只是疾病造成的衰弱,進而變成失能。例如林伯伯骨傷出院後,最迫切的需求其實是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