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年輕人搬得離市中心越來越遠...買不起房,就是政府大搞公共建設的後果!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寫到這裡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重點?沒錯,台灣這些大型公共建設不管是打著縮短城鄉差距也好,還是建立永續發展也好,檯面上或檯面下真正的重點只有一個──炒地皮:因為地方政府要靠這個來償債、政治人物要靠這個來發財。你可能想這也沒什麼不好,總要有點誘因,至少百姓賺到了公共建設啊!你如果真的這麼想,那你有沒有想過公共建設帶動鄉村更新,或是交通更便捷後的下一步是什麼?當然就是不動產的飆漲,然後呢?如果你是家有恆產在那裡的,恭喜你晉升為田僑仔,那如果不是呢?到頭來你會發現,這些公共建設帶給你的除了每人平均負債數字的增加,可能也讓你買得起房的地方又少了一個。

就以大台北地區來說好了,在捷運沒通之前,多數新成家的年輕人都是住在中永和及新店,因為這些地方到台北市要過河很不方便,所以很多人都是在這裡先買房,經濟好一點再換台北市的郊區,再慢慢往市中心搬。結果捷運通了,住中永和與住台北市差距大幅縮小,於是中永和及新店目前隨便都是50~60萬/坪,所以年輕人只好搬到土城那種鳥地方(很抱歉,20年前土城真是鳥地方),後來土城捷運通了,變成40萬/坪,後面年輕人就只好搬去三峽、鶯歌,現在又要規劃三鶯線…然後呢?

政府和政治人物先拿你的錢假公共建設之名炒高房價,結果除了人均負債數字愈來愈高,也搞得後來的年輕人愈搬愈遠,甚至是年輕人把大量金錢花在買房前的儲蓄和買房後房貸,反而排擠了正常消費,然後整體消費不足,政府只好推更大的公共建設...形成惡性循環,買不起房的你卻相信,這是大有為政府給人民的德政,你是白痴啊?

同樣的道理,台灣多數重大建設背後都有其財務規劃,可是數年之後你可以看到這種財務規劃99%都不如當初規劃,高鐵如此、高捷如此、你認為桃捷、中捷會不一樣嗎?為什麼從來沒有人去評論這些財務預估是怎麼做的?(我知道啦,當初是以陸客一天會來3萬人,台灣人口會破2500萬做規劃的,誰知道後來……)

此外,你或許想,批評大型公共建設不好,那對台灣經濟成長或永續發展,難道你有更好的辦法?說真的,這種用公共建設拉動內需的作法早就落伍了,這要是有效,日本經濟早就起來了。台灣經濟真正的問題不是什麼產業外移,而是消費低落,有錢的老年人把錢都存起來了,年輕人則是因為購房規劃或房貸支付排擠了消費

台灣真的要做的,是以政府力量配合長期發展目標(如環保或產業發展),強迫人民消費。簡單地說,如果是我來用這些預算,我會做的事是:

1.補貼與禁止雙管齊下,補貼購買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並強制在3年後台灣全面禁用燃油型機車
2.補貼台灣所有店家安裝POS機,在5年內將現金交易降到目前的20%

如果有政治人物敢這麼搞,肯定會被民眾幹到沒力。但~這才叫他媽的永續發展,好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