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連鎖餐飲公司即將讓位,星巴克為什麼用了30多年就超越麥當勞?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換句話說,星巴克所代表的明星餐飲公司,和曾經的麥當勞相比,進化出了什麼技能?

麥當勞靠的是特許經營,而星巴克的幾萬家門市大多都是自營

麥當勞發家於一家只提供漢堡包、薯條和奶昔等幾種食物、運營效率卻極高的路邊小店,但真正讓其商業模式發揮最大價值、加速流動到全美乃至全球市場的,是為其設計了「特許經營」擴張模式的雷·克羅克。

目前全球麥當勞餐廳中超過80%的門市都是特許經營,在其總部美國更是高達90%。曾經以直營模式為主的麥當勞中國,也在今年年初通過中信、凱雷的注資,轉為了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優勢顯而易見:加盟者提供物業、負責日常運營、保證穩定的現金流;品牌方則只需要輸出品牌和管理能力,就能坐收穩定的銷售分成、以及越來越大的市場空間。但弊端同樣突出,在拓展生意的早期,最讓雷·克羅克頭疼的,就是如何確保所有特許經營門市都能達到他提出的高標準。

但有一個特點是品牌方難以抗拒的 — 當公司追求快速擴張實現規模化的時候,特許經營一度是最好的方案。

而星巴克則放棄了特許經營模式,幾乎自主運營了所有門市。目前,在其全球近 3 萬家門市中,以美國為代表的絶大多數門市都是品牌自營,海外市場門市也喜歡採用本地合資公司的方式運作。

麥當勞美國 1 萬 4000 個特許經營門市背後大約有 300 個加盟商,最大的也只擁有 69 家門市。而星巴克美國的直營店為 6764家。這無疑對品牌的運營管理能力、以及資金流的使用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麥當勞要買地,星巴克都是租賃,這讓自營模式的星巴克同樣能夠快速擴張

如果將這些年麥當勞從特許經營商獲得的營收拆解來看,就能發現這家公司在業績下滑時,還能基本穩定維持賺錢的秘訣:門市銷售額的分成、以及新加盟商繳納的初始加盟費所占的比例都不高,最多的反而是房租收入。

這是雷·克羅克在早期設計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模式時,就留下的一個獨到之處:為了加強控制權,所有門市所需要的土地物業,都要由麥當勞總部出面收購,再轉租給特許經營商,每年按略低於市場價的水平收購租金。在房地產市場節節攀升時,租金收入會水漲船高;而一旦特許經營商表現欠佳,也可以隨時將他們掃地出門。

一些持有麥當勞股票的對沖基金經理們甚至曾經想過,把麥當勞的餐飲和房地產業務拆分成兩部分,以便更有效地管理資產。

峰瑞資本副總裁黃海: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會把控從收購物業、食品供應鏈、IT 系統、管理模式在內的一系列環節,早期的培訓管理也是由總部負責,分擔給特許經營商的只有裝修,以及店面成熟後的管理業務,上軌道之後干預才會少一點。

星巴克在全球的大部分門市都是自營,但所有物業都是租賃來的,而且由於品牌優勢,可以拿到相對低的租金。這樣,開一個新店時在裝修、設備上的投入,依靠穩定的現金流很快就能回收。買地和租地,以及這兩種模式擴張速度的快慢,就是麥當勞與星巴克目前門市增速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區別。」

同樣都是選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店,但星巴克用多個門市侵略性地覆蓋一個地區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