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翔鈴有10位員工,包含研發、生產、行銷與管理等執掌,除了主管有大學學歷,作業員多為高工畢業的在地人,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主要工作為裝填、鎖蓋、包裝等,一個教一個傳承經驗。游西增之外的另一名研發人員,也是從生產線培養出來的,非化工科班出身。
管理部部長陳程坦言,翔鈴的廠房空間小、裝潢舊,留不住年輕人,員工幾乎是來來去去,未來五年內如營運好轉,不排除有遷廠計畫,藉由建置新式廠房,提升年輕新血的黏著度。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化工、企管、行銷的專業人才,強化翔鈴內部人力資源,協助公司更有制度地發展綠色商機。
翔鈴環保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游西增建議,政府建立跨部門領域的綠色專法可讓市場變大,人才自然進來。再加注愛地球的社會人文底蘊。綠色人才的附加價值,就是除了現有工作的技術力或管理力,陳程說,目前新人進入公司後,不管哪個部門都要先到生產線實習。另外會安排上政府法規、經營行銷等外部課程;內部則有簡單的原物料、包材等基本環保課程,而與供應商交流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原料來源與成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教育訓練。
本身念財務金融的陳程是六年級前段班生,原本在外商銀行上班,和游西增有業務往來後,受其感召,決定轉換跑道,「我希望在職涯下半場,也能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翔鈴的環保理念正是我所追求的。」到翔鈴第一個月,他先在生產線熟悉製程,和在銀行數鈔票截然不同,但並未嚇跑他,反而因此更了解綠色思維,更加確認自己的選擇。
游采羚指出,翔鈴的當務之急是把產品銷售出去,因此亟需行銷人才。過去曾與景文科技大學行銷管理相關科系合作實習,期望這些學生畢業後願意來上班。她強調,綠色人才非新的特殊工作,重點在於如何為現有工作加值,除加強新技能外,也要植入「減少浪費、改善能源效率」的DNA,而所有行業都需要的溝通技能,綠色人才也不可缺。
「綠色市場變大, 人才自然會進來。」游西增建議,政府應建立跨部門領域的綠色專法,加強宣導永續或節能概念;學術單位則應將永續發展與環境議題編入課程,讓學生理解未來的綠色職場。而在產業面上,從生產、服務到行銷都要建立在綠色基礎上,串聯起整個綠色產業鏈,提升外銷競爭力。
引導消費者往新的方向走是長遠的工程,翔鈴走了20年仍步履蹣跚,但為了給下一代乾淨的環境,不改初衷。游西增期盼政府協助整個產業活絡起來,人才培育也將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