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一場葬禮要花30萬!火化後,不取回骨灰的終極「零葬」,讓子女從墓地的重擔解放

一直以來,喪葬費用算是不小的經濟負擔。據統計,在台灣大約需要30萬或者更多……台灣已進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民眾高度支持「善終自主」,選擇環保自然葬法的人數亦逐年增加。這篇文章,看到的雖是日本的喪葬新模式,實不難預見台灣在這方面可能會有的轉變。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零葬讓我們從重擔中解放出來

有些人一聽到不從火葬場取回骨灰,心裡就會覺得有些不妥吧。應該也有些人會覺得,這麼做好像我們用很隨便的心態對待往生者。

不過,若火化後的骨灰最後還是會以某種形式加以祭拜的話,應該就沒有問題了吧。至少可以如前述的本山納骨一般,以永代供養墓的形式做共同祭祀。

覺得零葬不妥的人,或許認為往生者的靈魂還寄宿在骨灰當中。他們相信祭拜遺骨可以超渡往生者。

以現今火葬的作法來看,無論如何都會剩下一些骨灰,因此我們便將這些骨灰視作往生者的一部分,並放置在墓地內祭拜。

然而,如果火葬的技術和作法改變,可以處理到連一點骨灰都不剩,我想人們很快就會習慣沒有骨灰這件事情了。

由於實際上沒有人這麼做,所以不是很清楚是否真的可行。但若是在火化時將溫度提高,有可能讓遺體全部燃燒殆盡,或者在火化後僅留下一點點的骨灰。

這麼一來,即使家屬取回這些骨灰,也不用煩惱該如何處理。至少可以馬上就執行自然葬。

現在的習慣是在火葬後還會進行撿骨,所以火化時會調整溫度,呈現出還有骨頭的狀態。在還是骨頭的狀態下,用筷子去撿,骨頭也不會馬上碎裂。

這種撿骨的習慣並不是從以前就有的,而是在火葬開始普及以後才形成,恐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廣為民眾接受,沒有任何歷史或宗教方面的根據。只要我們不撿骨,也就沒必要採用現行的火葬方式。

雖然以前是以土葬居多,但當火葬變得普及之後,我們也適應了這種作法。現在,不喜歡土葬的人反倒增加了。甚至有人認為土葬令人感覺不舒服。(順道一提,伊斯蘭教徒不喜歡火葬,原則上以土葬為主。因此在日本過世的伊斯蘭教徒都希望可以採用土葬。伊斯蘭宗教組織打算為教徒建造適用的墓地,不過被周遭鄰居反對,使得該計畫受挫。)

同樣地,火葬廣為大眾接受時,若採用不會留下骨頭或是僅留下一點點骨灰的火化方法,大家也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現實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的想法會隨著現實的改變而有所調整。

有些人會說,如果採用零葬,就無法祭拜往生者了。若是無論如何都想要祭拜往生者的話,可以在別處設立墓地或是慰靈碑,並對其做祭拜即可。我們在兩墓制的時代也是這麼做的,不是沒有遺骨就無法祭拜。不過,希望可以採用零葬的人,應該是不會想再特地去設置一個祭拜用的墓地。

藉由實行零葬,我們可以從墓地的重擔中解放出來。因為已經沒有必要再設置墓地並且守護墓地了。這麼一來,家屬的負擔就能減輕許多。

我們並不是覺得需要墓地才去設置墓地的,而是因為有遺骨的關係,所以要有一個可以安置遺骨的地方。

或許也有人會認為,若是採用零葬的話,世人馬上就會忘記自己的存在了,但我們並不是因為有墓地才會想起往生者。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我們都可以想念某個人。

而且當家屬想起往生者時,往往並不是懷念其生前的善行,相反地是因為往生者曾經帶來麻煩和困擾。所以要讓自己死後不輕易被人遺忘,恐怕在生前給周遭的人多帶來一些麻煩會是最好的方法了。

即使如此,人只要一死,就會被逐漸遺忘。幾乎沒有人在過世多年後,依然留存在他人的記憶中。那麼我們不如就簡單地消失,一如「船過水無痕」。

以後有可能開發出新的遺體處置方式,最後連一點點的骨灰都不存在。這正是最極致的零葬。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