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檔好股票,該不該跟親友分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這真的是職業病......不管是在星巴克或麥當勞之類的地方,一不小心聽到隔壁桌的人在聊哪支股票,或者日圓最近又狂跌了,我就習慣性打開報價頁面,看看現在最新的情況是否真的如此......其實自己手上根本沒那支股票或日圓,但就是忍不住看一下。

至於過年時一堆親戚朋友聚在一塊,那就更不用說了,如果聊些娛樂圈八卦,或者哪個政治人物如何如何......常常有一搭沒一搭亂聊,不過一有親戚說投資了哪檔基金賠錢,立刻追問跟哪家銀行買的?手續費多少?有沒有打折?你有沒有查詢一下內扣費用是多少?其實銀行賺你的錢賺更大,你自己去美股買xxxETF就好了,海外券商超便宜......

這種症狀叫做太雞婆......因為你好心跟朋友講了這麼多,他可能只是因為銀行理專很正,想多聊幾句。根本不CARE這點手續費。又或者他聽你的建議去買了什麼ETF後,賺錢不會分你,虧錢怪死你......


症狀四:個人資產總會出現不同的幣別,像是美元、歐元、日圓

由於操作海外的商品,常常會運用到各種外幣,所以不像一般人手上就只有新台幣一種幣別,像是期貨帳戶來說好了,你在台灣操作海外期貨,那你一定會換很多的美金或歐元。因為你交易mini道瓊或玉米期貨總不能用台幣吧!

這也是交易者的症狀之一,不過這算是好的病,因為雖然有匯率風險,不過自然你也資金分配在全球。我是覺得還不錯!

症狀五:可以拒絕購物的消費欲,卻無法抗拒可交易的任何機會

今年的各家百貨週年慶,雖然大家說不景氣,但是週年慶的銷售人潮讓人看呆了。除了千萬刷手之外,百萬刷手也是一大堆。看到各種的折扣優惠,加碼送禮券之類的。

身為交易操盤手的你,一定覺得沒啥感覺,即便你一筆的輸贏早就超過了那雙高跟鞋,或者你一筆的盈虧早就可以買幾十套衣服或女友的化妝品。但是你卻不會被百貨公司給吸引。

對交易者來說,著眼的是每一筆機會,是否能印證自己的想法,作出正確的加減碼、停損、停利、套利、反手操作。或者寫出更精采的程式碼,讓連續最大損失可以縮得更小,但是又不讓總獲利縮水。

投資理財這些事更讓你感興趣,至於週年慶......嗯......

症狀六:明明才剛平掉一個倉位,卻又開始在心中計畫下一個大賺計畫

短線交易者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剛平倉一個部位,但是立馬又進去了......中長期交易者反而比較不會犯這種問題。

因為一個有紀律的中長線交易者,一定會做好連續幾季的財報分析,並且等待一個具有安全邊際的好價格出來,才會進行「分批買進的動作」,絕對不是昨天才出掉富國銀行(股票代號:WFC),今天又急急忙忙買進了花旗銀行(股票代號:C)。

而基金投資者也是一樣的道理,明明才贖回某一檔,接著因為銀行理專的推薦,又買進了新的一檔基金。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