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人台灣小公司 ,四成員工是外國人,竟能把保特瓶做成超跑、飛機材料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小智研發從初期的七人團隊成長至今已有50人,因應業務需求目前有研發、工程、產品設計、建築設計、製造管理等部門,對於人才的需求範圍也十分廣泛,包含建築、材料、機械、工業設計等不同專業。

小智研發是一間國際公司,因此外籍員工的比例逐漸增多中,目前臺灣和外籍員工的比例約6:4。由於小智研發的產品全部都是100%回收材料再製,因此工程師和設計師研發產品初期,就必須依循環保3R原則,隨時檢視在設計及製作過程中,是否會產生其他不環保的材料。此外,研發和設計都是需要長時間思考的工作,需要和不同產業互動,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接踵而來。對於人才的需求,除了具備基本的專業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想法和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會重複單一的工作。

小智研發有近半數的外籍員工
圖片放大

為了因應大大小小的挑戰,小智研發每年都會不定期舉辦內部競賽,讓員工跳脫手邊正在執行的專案計畫,改以全新思考面對新事物,激發員工創造力。

「利用垃圾回收的單一材料,研發出飛機的材料,就是其中一項競賽。」劉子煒說。用回收廢棄物製造飛機,乍聽之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實際上小智研發的下一個挑戰目標,就是利用SRPX纖維布,研發出全新的結構材,未來可以應用在飛機、遊艇、跑車的主體結構上。

小智研發主要客戶來自歐美,包含國際運動品牌、生活用品、食品等不同產業,業務量占整體營收的80%。小智研發回收這些客戶生產商品時產生的廢棄物,將這些「垃圾」重製為店面的展示品、桌椅、裝潢建材等。

劉子煒認為,臺灣資源回收成果受到國際肯定,但現階段因為技術篩檢和管控尚未到位,回收材料品質較不穩定,因此資源回收物大多被當作次級品販售。「提升回收資源的價值,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劉子煒表示,賦予垃圾新價值,重新思考廢棄物對環境的可能性,是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綠色經濟這股綠色風潮已席捲全球,劉子煒認為如果每個產業都從小地方開始改變,對於綠色經濟一定會產生正面助益。例如政府部門和公家機關進行採購時,優先選擇製作過程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以及使用回收利用材料或可以回收重製的材料。此外,鼓勵企業用相同採購標準,也有助於綠色經濟發展。

在人才面,小智研發不限制是任何專業背景,只要認可永續共生的理念,就是公司需要的人才。公司近半數是外籍員工,站在企業主的立場,劉子煒樂見企業朝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他認為不同國籍的員工一起共事,能促進彼此間的文化交流,提升企業競爭力。此外,劉子煒建議外籍人士的學歷認證制度等規定若能有更彈性靈活的規範,也將有助企業招募更多菁英人才。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