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年升店經理、一個還在當萬年櫃台,為什麼兩個按摩店小姐命運天差地別....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不過,我再細想又覺得不意外,如果我是這家公司的老闆,當然也會儘快抓住這個難得的人才,免得被其他同業搶走。

近日主計總處公布去年薪資中位數報告,發現台灣有高達369萬受僱者,月薪低於33K。在這報告中更可看出,職員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仍有43,864元,但工員則僅29,255元,換言之,這代表半數藍領勞工月薪還不到3萬元。

這數字看起來令人辛酸,更慘的是,我身邊的職員類上班族,不管是行政人員或是採購,貿易和服務業員工,我一個一個問過,平均薪資也才3萬出頭,還沒達到主計處公佈的職員薪資中位數43,864元。

對於就業環境嚴峻和薪資負成長的這個現象,再加上我遇到的這個,到職沒有多久就升為店經理的年輕小姐,我實在感觸良多。

同樣是在一家企業上班,有人做了好幾年的櫃台,到現在還是櫃台;有人當了好幾年的行政人員,現在還是行政人員;有人不停地換工作,薪資還是在原地打轉。

有一天,聽幫我按腳的師傅說,他們做這行的師傅來來去去,收入也不穩定,真的願意認真練好功夫,願意花心思去服務客人的實在不多,當然他們也就無法升上技術顧問或管理職。因此,真正要像那位平步青雲的櫃台小姐一樣,從低薪職工圈中,突圍而出,那真的是要下很多功夫和決心的,恐怕幾萬人中才有一個。

為什麼職場中會有這種菁英和庸才落差愈來愈大的現象?這可以用我自己發明的「木碗定律」來解釋。

每個人一出生都是一塊木頭,隨著年紀增長,遭遇的困境和委屈愈來愈多,有決心有慧根的人,會讓自己的木頭削成碗形,一路走來的委屈和苦楚,就像利刃般往木碗中間向下挖,誰能承受愈多的壓力和痛苦,誰就能挖出愈深的碗底。

這個世界是非常現實的,不管是企業主也好,或是主管甚至是事業夥伴,為了擁有更高的存活率和勝率,人人都會想找一個碗底深、碗內容量大的人,因為,抗壓性高EQ就高,能夠吃更多的苦,相對的責任感也就愈大。

說白一點,人人都想要一個被利用價值高的員工或伙伴。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都在20幾歲學校畢業進入社會,起薪都差不多,然而,幾年後有人薪資一直在原地踏步,有人卻能升上管理職或自行創業,薪資或收入比同年紀的高出好幾倍。

因為,每個人的木碗容量不同,容量大的人,不僅承受壓力值高,同時也代表氣度和格局也大,可想而知,碗內可以裝的鈔票量也會比較多。

誠如主計處的報告所說的,職員(白領,監督與專技人員)的經常性薪資中位數是43,864元,工員(藍領,非監督專技人員)則僅有29,255元。

這二者的價差,不包含獎金和分紅,就高達15,000元左右。大家想想,一個月差15,000,一年就差了18萬,10年就差了180萬元,如再加上獎金和分紅,可能價差會高達上千萬元。

我們再把眼光放遠一點,把心思挖深一點,從10年的尺度來看自己的生涯規劃,你會發現,未來能讓你繼續保持高存活率及勝率的,不是薪資和存款,而是你的競爭力和被利用價值,也就是你的木碗容量,是否因為懶散自滿,沒有繼續自我學習進化,而讓碗底積了太多灰塵和菜渣,讓木碗容量愈來愈小。

老實說,這陣子我在各行各業都有遇見,像那個從櫃台急升店經理的深底木碗。有的是小店廚師,店不大,但料理的品質和創意,絶對不會輸五星級飯店的主廚;還有購物中心神機妙算的銷售員,不怕問題多的電腦工程師,以及服務態度和價值觀令人佩服的計程車司機。

在這個殘酷現實的資本主義世界,開始有許多人已經察覺,要不停地把自己的木碗容量加大,才能打敗其他仍在醉生夢死的人。

或許,在經濟資源愈來愈緊縮的未來,他們就是80/20法則裡的少數溫拿。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