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麼了?愁容滿面的,工作不順利嗎?」看到久違的朋友現身,我嚇了一跳,才幾個月不見,整個人好像失去了光彩,鬱鬱寡歡。
「如果跟銀行買保單,賠錢的話是我們自己要負責嗎? 」才一坐下,就沒頭沒腦蹦出這句話,可見這問題對他很重要。
「當然啊!購買任何金融商品前都需要簽過文件,確認你願意承受風險才讓你買,所以賠錢當然要自己負責。」我回。
「可是我明明是買保單,裡面有200萬壽險保障,又兼有基金可以投資,這樣有保障的保單怎麼還會賠錢?」 朋友不解,一邊從包包掏出文件來。
定睛一看,原來他買的是風波不斷的投資型保單,時間長達8年左右,從期初每月投資3000,現在增加到6000,到今年8月為止,總投入資金已經高達47萬,但投資結果和真正進入投資部位的金額卻不如預期,總報酬率為-28%,也難怪朋友為伊消得人憔悴。
「只要是購買金融商品,投資人就一定要承擔風險,別難過了,我們來想想怎麼做對你最好」。我說。
投資型保單結構很複雜,一般投資人只憑業務單方一面之詞,很容易被這種有壽險保障又兼有投資基金的說詞給吸引,其他如每月所投金額可自行調整、每年可以三次的基金免費轉換、壽險保額可隨時更改等等,因為投資門檻不高,這樣的訴求一再打中上班族想在投資市場牛刀小試的保守心理。
但你真的了解投資型保單嗎?購買前先弄懂遊戲規則,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以下是投資型保單所需要的必要成本,帶你來一一讀懂它:
前置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