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告訴你的好投資:買貝萊德的股票,比買貝萊德旗下基金賺更多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先後任職於台灣金融研訓院、文化推廣教育部美股老師。在銀行服務過上千位客戶多年後,發現投資潛藏著一套邏輯原則,並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套獲利理論。你覺得投資獲利很難嗎?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難,真正難的是操控高達百億與千億的資金,與追求每年20~30%的高報酬率。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你的金額與報酬率沒有要求那麼高,你會發現,只要掌握訣竅,美股獲利比你想像穩定容易。

貝萊德旗下表現最好的基金,績效都輸給母公司股價的漲幅更不用說表現疲軟的貝萊德世界礦業了。

這麼亮眼的股價表現,來自於逐年增長的每股盈餘。從下圖可以看到,貝萊德近年的每股盈餘穩健上揚:

那麼,這些盈餘的主軸是什麼呢?只靠基金的經理費嗎?不是的。主動型基金的經理費,僅占他們獲利的一小部分。貝萊德真正的利潤主軸是:指數型基金旗艦品牌 - iShares

貝萊德的獲利主軸:指數型基金(ETF)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批評主動型基金,因為主動型基金的經理費較高,績效卻鮮少超越大盤。這樣的聲浪,讓指數型基金越發受歡迎。

「既然打敗大盤很難,不如買進大盤。」這是指數型基金擁護者的想法。而貝萊德早就看到這個趨勢,在2009年就買下了iShares。這也成為貝萊德近年的利潤主力。

從下圖可以看到(資料取自貝萊德2014年年報)2012年,iShares還不是獲利的主軸。2012年時,貝萊德的總收入是9,337(百萬美金,以下同),其中主動型的股票和固定收益基金,就占了2,935,約是總收入的31%。而iShares則僅有2,382,只占總收入的25.5%,還只是主動型基金身旁的小咖。

可是到了2014年,一切都不一樣了。2014年,貝萊德的總收入是11,081。其中,主動型基金的收入是3,240,占總收入的29.2%;iShares的收入卻大幅躍升到了3,189,已經占到總收入的28.7%,相當接近主動型基金的經理費收入了。

這樣的趨勢下,iShares的收入超越主動型基金指日可待:

而iShares的優勢,也讓貝萊德的股價漲幅超越另外兩間基金公司:富蘭克林(股票代碼:BEN) 和JP摩根(股票代碼:JPM)。這兩間基金公司因為旗下沒有響亮的ETF品牌, 所以股價不若貝萊德亮眼。

如何掌握貝萊德的股價漲勢?

貝萊德優異的漲幅已成過去,重點是如何掌握它以後的漲勢,避開以後的跌勢,對吧?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用到一點順勢交易的概念,然後沿著年線買進賣出就好。下圖是貝萊德的股價線圖,圖中那條藍色的線,是年線EMA(260):我們只要跌破年線時賣出,漲破年線時買入,就能抓住大漲,避開大跌。

如下圖,在2012年底買進,一路抱到2014年底,獲利約70%: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