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場怪象:老闆外務一堆、公司動不動徵兼職人員,卻不准自家員工兼職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那什麼是理想的兼職呢?如果兼職是把收入當成主要考量,就絕對不能將自己的時間便宜賣掉。假設一個勞工月薪48,000,換算時薪為200元(48,000元 / 30天 / 8小時)。兩小時內的加班是時薪再加給三分之一,也就加班時薪為267元,再延長則加給三分之二,時薪為333元。那麼,兼職的收入,以時薪計算至少要高於333元才行。

不過,要拿到夠高的兼職收入,具備的專業能力也必定要在一定水準之上,如果水準不夠,也很難找到工作。此外,如果有一位員工每天在公司上班八小時,另一位員工每天在公司八小時以外,還兼職多做四小時,一年下來所累積的能力差距一定很明顯。所以能出去兼職的員工,一來專業能力其實受到市場肯定,二來透過兼職所帶來的成長也會很可觀。

其實不會算的老闆,才會反對兼職,因為你只需要用時薪200元,就能聘到一個別人願意付時薪333元的人才,而且這樣出去兼職的員工,在市場上見多識廣後,還願意留在你公司,你應該感到慶幸才對,他的兼職所累積的經驗最後還是貢獻在你的公司,甚至所接觸的人脈與對產業的深入了解,都使這樣的員工能更有效率完成公司的工作。有的人兼職,是因為正職的工作太過枯燥乏味,只是例行公事,而兼職工作的多元與豐富反而能幫他維持對工作的熱忱。

很多公司常透過職務輪調讓員工可以接觸各部門,藉以栽培領導的團隊,但那些兼職的員工,他們通常在兼職過程中,自己既是行銷也是業務、要寫文案也要開發新技術、要懂財務會計更要控管成本,基本上就是一家一人公司,而他這些成長與歷練甚至沒用到公司的資源,卻更為有效。但兼職的益處反而被沒有自信、沒有遠見的老闆給刻意忽視了。對於那些有能力兼職的員工,其實公司不妨將他們視為跟公司組成「聯盟」的合作廠商,這些人其實有自己闖出一片天的能力,但現在卻願意跟公司一起努力,當然應該善待,怎麼還想要反過來懲處他們呢?

更好笑的是,有些公司本來就會找外部資源來完成特定任務,例如找兼職資安工程師、找願意寫外稿的記者,有些新創團隊還聘不起一個正職的人,也常會找兼職會計或法務人員。既然公司本來就在使用兼職人力,又有什麼立場反對員工兼職?擔心員工洩漏機密?那找來的兼職人力就不會洩密?關鍵在機密控管的程序與能力,而不是有沒有兼職!

當然,台灣勞工本來工時就很長了,因此也並不鼓勵過度兼職而傷害身心健康。不過兼職這件事是自由意識所做的決定,如果有足夠體力與動機,想透過兼職讓自己多點收入或累積業界經驗,在不影響正職工作情況前提下,公司其實是沒立場禁止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