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漲到9200點,竟有超過一半股票沒動!兩理由,現在買大型股才吃香

洞見,英文為Insight,不只是新穎的見解或靈光乍現,而是用長期累積的大量經驗、模式和情境,推演出具有獨特見解且有價值的想法。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謹慎地選擇與分析現象所得出的觀點與洞見,跳脫框架思考,透過不同維度去思索,甚至完全透過大數據量化分析整理的邏輯思維,從表象找到背後有價值的觀點,這對我們才是有意義的;這就是洞察思維的涵義。

團隊成員背景累積超過20年國際股市投資&交易經驗,曾任美國華爾街工作、大型金融機構交易員與避險基金經理人,並為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

透過「傳統基本面質化分析」與「價格籌碼面的型態分析」以及「大數據的量化分析」的綜合維度,不同角度的視野,跳脫框架思考。

到了2013年,市場進一步萎縮,從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加權指數緩步漲了將近一年,指數也從8000點往上靠近9600點,平均成交量約1000億,大量則靠近1500億。

在這個時期,儘管大盤不斷上漲,但許多小型股已不像以往那樣活潑,大漲的股票,常常是小型投資人買不起的高價股或特定幾支權值股,看著大立光不斷創高卻無法感受到大多頭或成交量很活絡的氛圍。

到了2015年4月,加權指數用1500億大量站上萬點,相較於過去整整萎縮了一半,隨後撐不到兩天就崩盤了,一路回到7000點,這都是過去不曾出現的現象。

這代表了,市場上流通資金有限,真正願意進場的散戶相對少很多。法人外資或大戶不願意進場買小型股,因為就算拉抬上去,沒人願意推升股票到更高價,而這些小型公司若沒有令人太驚喜的獲利成長,往往就淪為「昏迷股」。

外資持有台灣指數期貨多單,並拉抬股票現貨,就只能用最省力的方式拉抬權值股。最近常能觀察到,指數總是一早跳空開高,接著量能不足被殺回原點,盤中甚至常不太有波動,到了下午1時25分最後一搓再偷偷用些許資金將指數拉抬上去,製造一種上漲的虛假情況。

股市交易量萎縮,台灣在大摩MSCI的權重一直調降,外資紛紛收攤退場,資金重心不需要放太多在這裡。像今年巴克萊撤台,許多外商銀行逐漸縮減分行家數,經濟動能更加減弱,出口不振。

作為投資人,在市場成交量不足情況下,選擇小型股投資能抓到股價翻倍再翻倍的機率比過去小太多。除了可以投資近年來盛行的高殖利率績優定存股,更該將眼光放遠到全世界,這也是為什麼開外國券商帳戶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無法改變現狀,但能利用這個契機去改變,提升對市場的敏銳性,並多嘗試,在好的時機來臨時才能搶得先機。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