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真能完全取代定存嗎?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央行降息,多家保險公司預告在4月中下旬停售現有還本終身壽險,引發市場搶買潮。低利率時代,定存族最有感,國內利率不但未隨美國升息而拉高,反而走跌,眼看歐洲與日本紛紛採取負利率政策,依賴定存利息的保守型投資人對儲蓄性質的保險商品自然是趨之若鶩。相較於其他行業會受景氣波動影響,保險業非常特別,若觀察台灣壽險業保費收入的長期變化,趨勢線一路成長,絲毫不受景氣好壞影響。為什麼?主因壽險公司的產品設計非常彈性,可以根據不同景氣,設計出滿足不同保戶需求的產品。

在景氣好的時候,保險公司會銷售兼具投資與保障的商品,推出所謂「多頭型」產品,例如可以將壽險連結許多投資獲利不錯的投資工具的投資型保單,因市場投資熱度高,因而大賣。一旦景氣反轉,保險公司則推強調「保本保息」的「空頭型」產品,這類產品以類定存性質的壽險、儲蓄險與年金商品為主,訴求打敗定存利率又能保本,同樣能輕易吸引保守資金進駐。保險公司透過這兩類產品交互運用,使得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維持年年成長。

可是對消費者來說,大家千萬不要搞錯重點!保險主要功能在「保障風險」,近年隨著低利率趨勢,使得保險商品成為重要理財工具。尤其對比較被動或保守的投資人而言,壽險產品多空兼具的特性,不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保險公司在空頭市場時,有能力提供保本保息商品,是其他金融商品難以取代的。

但是,消費者在買這類商品時,一定要知道「保險並無法取代定存的高流動性」,類定存的保險商品雖有部分定存功能,畢竟仍是保險,不可能像定存一樣隨時解約提領而無損本金。此外,兩者最不同在保險公司收了保費,必須先扣除不算低的手續費(又稱費用率)或銷售佣金,因為保險公司必須要努力尋找投資機會,才能打敗定存利率。因此,一旦保戶有資金需求要提前解約,拿回的本金須先扣除這些費用。

簡單說,保戶要賺這類商品的利息必須犧牲保費流動性,因為投入保險的資金,必須要等待一定期間,才有可能透過長期、多樣化的投資,創造出比定存高的報酬率。因此隨時有急用的資金,就不適合購買這類保本保息的保險,否則短期解約一定會蒙受比定存高的損失。這就是為什麼金管會三令五申,保險業務員不得拿保險跟定存做獲利率不當比較的原因。最後,購買保險商品如果遇到保險公司出事,所使用的金融安全機制是保險安定基金,也與銀行存款保險至少享有300萬元保障不同,這也是消費者以還本保險替代定存時一定要考量的重點。

  • 分享: